• 108阅读
  • 0回复

全凭这颗心——记空军某部工程师李学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全凭这颗心
  ——记空军某部工程师李学志
  新华社记者孙茂庆
  5月的江南,姹紫嫣红,繁花似锦。
  一座现代化的军用航空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南某岛上。
  这座机场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岛屿机场。开工不久,建设者们就遇到场地低洼,缺少建设用土的困难。一个偶然的机会,45岁的高级工程师、这项工程的副总指挥李学志,从工地的饮水管里发现流水里含着沙粒。顿时,他萌生了从浩瀚的黄浦江长距离管道输送吹沙填方,解决机场土源困难的想法。他的想法很快经过论证,付诸实施。一时间,烈日下,飞沙中,黄浦江畔马达轰鸣,经官兵们100多个日夜的奋战,未动一车一镐,所需的110余万立方米土,就从13公里外的黄浦江通过管道输送到机场。
  1974年,李学志毕业于西安交大,后来,他又在南京大学等6所军、地大学进修,通过函授学习了“计算机管理”、“经济管理”等7门具有本科、大专水平的专业,被誉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专家”、“学者”型领导。为确保这项大工程优质高效地完成,他先后聘请了包括博士研究生在内的87名高级技术人员和军内外学者、教授、专家到工地现场指导攻关;择优聘用了52名监理工程师,对所有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经费实行全方位监控和指导。一支高素质的专家队伍,不仅是攻关破难的技术能手,也是创一流工程的可靠保障。
  在这个机场工程建设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李学志从不敢懈怠一日,360多个假日,他没有休过一天。3个春节,他都没有与来工地过节的妻子、儿子团圆,品学兼优的儿子报考高中时,他也未能尽父亲应尽的责任。每当想起这些,李学志心中不免涌起阵阵自责和内疚,然而,当一架架战鹰驰过长长的跑道,掠过这座充满时代韵味的现代化军营,直刺云天时,他却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坦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