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鞍钢探索老企业技术改造新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9
第4版(要闻)
专栏:

  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
  鞍钢探索老企业技术改造新路
  本报鞍山7月8日电记者段心强报道:风风雨雨半个世纪的鞍钢面对严峻的市场,探索出“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技术改造新路子。全公司“九五”技术改造即将结束,已由追求产量的粗放经营变成通过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集约化生产。主体技术装备达到当代先进水平,700多个品种、2.5万多个规格的钢材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6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鞍钢人用世界先进技术,对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重新组合,从而做到了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
  鞍钢人在技术改造中努力做到:从多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和我国的世界一流产品组合,杂交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鞍钢特色的装置。他们增设炉外精炼装置时,核心的真空处理技术和设备分别从德国、日本和美国引进;鞍钢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软件编程”由自己负责;其他80%的设备,分别由黑龙江第一重型机械厂、西安冶金重型机械厂、西安冶金机械厂等生产世界一流产品的企业制造。
  广泛进行技术改造招标,积极采用国内已经与世界接轨的技术和设备,尽量利用自己的各种资源。鞍钢的1780工程对改善工艺装备条件、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建设这样一套装备,一般要花90亿元,而鞍钢只用42亿元。为了减少投入,他们坚持改革,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国内能生产的设备决不到国外购买,把每吨设备的价格由1万美元减少到1.8万元人民币;在国内生产的设备公开招标,仅电缆就由8000万元压到4000万元;他们自己编制“软件程序”,节省1200万美元编制费用。
  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科学地组织施工,最大限度地缩短工期,创造出外国专家公认的“鞍钢速度”。一炼钢厂由多个平炉改为3个转炉,一般要一年半到两年完成,可他们只用一年零十三天;二炼钢厂由6个平炉改成3个转炉,一般也要一年半到两年完成,可他们只用10个月。为了缩短时间,项目经理协调各安装施工单位,改一层作业为地面空中八层同时作业,压缩一半安装时间;由一天一班作业改为一天三班轮流作业;大型设备由在现场组合变成在生产单位组合好整体拉到施工现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