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中国社会学的历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0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百年

  社会学与许多其他现代学科一样,并不是中国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导入的。中国早期现代化肇始的许多器物、制度和思想方面的标志,都出现在十九世纪末。社会学的导入中国,也是标志之一。
  中国社会学的历程
  □李培林
  如果以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把西方的社会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治理社会的思想融合为他自己的群学思想,以及他把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成《群学肄言》在中国出版作为社会学在中国产生的标志,那么中国的社会学就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而若以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设社会学课程作为中国社会学学科化的标志,那也已经有89年的历史。社会学在中国的产生,实际上是西学东渐和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此后,社会学的导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在书斋里治学的方法,开辟了从对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实的观察中探索学问的道路,使注重社会调查蔚然成风。而一大批基于社会调查的社会学著作的问世,为社会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奠定了基础,如陈达的《中国劳工问题》,杨开道的《农村社会学》,许仕廉的《中国人口问题》,孙本文的《现代中国农村问题》,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乡土中国》和《生育制度》,等等。
  受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社会学、人类学和人口学等学科在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被取消。1956年,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鼓舞下,恢复社会学的建议得到重视和讨论。但在随后扩大的“反右”运动中,社会学被当作“散布改良主义、调和阶级斗争”的“资产阶级伪科学”而受到严厉的批判,从此在中国沉寂了20多年。
  直到1978年,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重建社会学等学科的建议也被重新提出。1979年3月15—18日,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筹备处于北京召开的社会学座谈会上,通过了成立“中国社会学研究会”的决定。从此,中国社会学进入一个通过恢复、重建而走向成熟和发展的全新时期。到1998年,全国已有20多所大学设立了社会学系或专业,许多省市设立了社会学专门研究机构。社会学的观察视角和调查方法在各种社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在社会学恢复和重建的初期,老一辈社会学家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并继承了社会调查的优良传统。费孝通先生带领的课题组,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的农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小城镇的发展对乡村社区的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广大农村,小城镇已成为经济聚集中心、商品流通中心、资金积累中心、交通运输中心和信息传递中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小城镇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人口聚居和工业的集中对土地使用的节约,还在于它能对繁荣商品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费孝通先生在80年代初期发表的《小城镇·大问题》和《小城镇·再探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发展小城镇也随之成为中央的一个“带战略性”的“大政策”。雷洁琼先生指导的课题组,则对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成都五大城市的家庭生活,进行了建国后首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获得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揭示了社会变迁过程中家庭作为社会细胞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分析了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趋势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其研究成果形成了《中国城市家庭》、《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等一批著作。
  在老一辈学者的传帮带下,新一代青年社会学家迅速成长起来。他们不仅关注社会学的最新理论动态,关注社会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而且还十分注重学习社会学的数量统计和分析方法。他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研究方法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资料和信息获得方式的现代化已成为知识积累和创新竞争中非常关键的因素。此外,他们也不再满足于社会学重建初期对国外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翻译、介绍和评论,而是从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分析入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构建解释中国社会变迁的理论框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90年代初期集体撰写了第一本《中国社会发展报告》,提出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加速转型的时期。经济机制的生成是植根于社会结构的土壤中的,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是一个更加长期、更加艰难的过程。它要通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转变等不同阶段,逐步地实现社会现代化。社会结构转型会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新旧体制、规范的交替,会出现一些失范状态,某些“过渡性现象”会在一定时期表现得比较突出,因此应特别注意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防止出现很多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要把大众教育、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参与、消除贫困、社会公正等都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
  在恢复和重建20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学已进入了成熟和发展的时期。中国社会学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不仅受到国内其他学科的广泛重视,也引起国际学术界、特别是中国问题研究学者的关注。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跨学科研究,都有社会学家的参与。中国社会学已基本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完整研究体系,在城乡关系、就业、人口、社会保障、贫富差距、贫困、家庭婚姻、犯罪、越轨行为、社会心态、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关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不仅为社会政策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也逐步提高了自身在学术方面的国际对话能力。
  回顾中国社会学走过的路程,深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对于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在中国当前的现代化过程中,以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为学科主旨的社会学,将发挥它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并具有愈来愈广泛的应用领域,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