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举措——从今年高校再扩招三十三万人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0
第7版(教育)
专栏:教海月谈

  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举措
  ——从今年高校再扩招三十三万人谈起
  陈兴贵
  今年6月25日,对应届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日子。这一天,几乎所有媒体都报道了这样的一条消息:今年高等教育再扩招33万余人,招生总数接近270万。
  高等教育招生,一向为世人注目,是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今年高等教育招生无论招生总数还是招生增长幅度,都是创纪录的,人们评论说这是高等教育历史性的突破。
  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是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尺。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还将决定并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未来经济的发展。我国今年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扩大和提高,这是我国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的反映,也是我国为未来社会经济更快发展而进行的基础性投资;既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既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为知识经济造就大量人才的实际步骤;既有益于启动内需又有利于教育产业的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
  有人担心今年高等教育这么大规模地扩大招生,是不是有些“大跃进”的味道。非也。首先,今天和40年前的“大跃进”,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完全不同。“大跃进”是在完全的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做出的主观臆断,而今天的扩招则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依据市场需求而做出的客观判断,二者不可同日而语。第二,“大跃进”是缺乏甚至根本没有基础条件的“空中楼阁”,而扩招则是发展进程中大量的积累基础上的突破,两者有天壤之别。第三,前者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后者则是改革开放之花结出的丰硕之果,二者大相径庭。
  当然不可否认,今年高等教育较大幅度的扩大招生,会给学校的实际工作带来一些具体的实际的困难。但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人们业已认识并掌握了这样一个规律:改革开放促进事业的发展,而事业的发展,又在一个新的层面上促使改革开放,二者会在相互驱动中进步。扩大招生,将进一步加快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改革,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增加教育投入,加快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制订有关法规,完善贷学金、奖学金制度,带动学校内部和外部工作乃至高校毕业生分配与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改革;而这一系列改革,又会有效地克服由于扩大招生而带来的诸多实际困难,把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今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举措,也不是一个临时性的决定。应当说,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迈进新阶段的信号,是我国高等教育迈进新历程的前奏。
  经过20年改革开放,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在许多方面的成就是过去无法相比的。但放眼世界,同世界发达国家比、同高等教育发展得更快的国家比,就不难发现我们还有不小的距离。美国、日本、欧洲乃至韩国,这些国家的大学生人数已占到同龄人(18—25岁)的35%—50%,而我国仅为9%。当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入大众教育的时候,我国的高考竞争尚处于白热化。其令人不解的是:一方面,大批有志、有能力、有愿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仅仅因为“残酷”的招生人数的限制而被拒之门外。另一方面,部分希望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家长便想方设法送孩子到异国他乡去圆大学梦。遂之数目惊人的教育消费资金流向国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这是必须承认的。但同时,也需要承认,产生上述现象,这同在一个时期里,我们对发展高等教育在认识、思路、观念、机制、举措诸方面的滞后和不适应有关。回眸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今年较大规模地扩招,实则是高等教育改革深入,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的结果。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将以今年扩大招生为契机,谱写新的篇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