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未写完的教案——追记含山县运漕中学教师程理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0
第7版(教育)
专栏:

  未写完的教案
  ——追记含山县运漕中学教师程理泉
  张德林
  一个普通教师走了。
  他走得仓促,走得坦然,走得清贫。学校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缅怀他;学生出特刊,用诗歌、散文悼念他。两个月前的一个星期天,80多名学生自发地冒着细雨,徒步10多公里,来到他的墓前,向九泉之下的恩师含泪承诺:好好学习,不辜负他多年来含辛茹苦的栽培和教育。
  他,就是含山县运漕中学高中物理教师程理泉。
  程理泉老师19岁从教,30岁左右患了支气管扩张的慢性病。人们无法记清他有多少回带病上课,只记得从1991年开始到他去世时,他请过两次病假,总共只有3天。
  今年5月19日,就在学校里还有许多教学任务需要他处理的时候,他的心脏却因多年来超负荷的教育教学而疲劳过度,在家中的书房里停止了跳动。临终前,他向妻子朱克莲交待了最后一件事:等他们家搬到学校安排的新房后,自家老房子腾出来,请学校领导安排几名路远无住房的困难学生住进来。
  年仅54岁的程理泉老师,就这样带着他的35个教龄,带着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胆忠诚,仓促地离开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妻子女儿;离开了与他肝胆相照的多年同事;离开了令他割舍不下的学子们。
  程理泉原本只有高中文化,却从1979年开始出任学校的高中物理把关教师,历任过10多届毕业班的班主任。为了学生,他每年都要自费数百元订阅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报刊,花上近千元购买教学参考书籍,广学博览,充实自己。他从教多年,他和他的家属都有工资收入,一家三口,生活负担虽然不重,但家庭无积蓄,最大的财富就是那几橱子书。他穿戴朴素,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家庭收入除了俭朴的生活开销外,几乎全部用于买书订报,接济同事,资助困难学生。
  从走上讲台时的血气方刚,到告别人间时的骨瘦如柴,他就是这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他是个中共党员,是个受过巢湖地委、行署表彰的“优秀教师”。他深知:他的生命,只能在课堂上延续,他的光和热,将在明天的事业中得到发挥和升华。为此,他拼命工作,每天的早晨,他总用一副瘦弱却又坚强的身躯,站在班级门口,迎接学生;每天的晚上,他总要目送最后一个学生离校方才回家。
  在常人的眼里,已经拿到高级职称,年过五十,而且身体不好的程理泉老师,完全可以请点假,到大医院接受治疗,工资也不少,药费也报销,但他没有那样做。每每感觉不适,他就买点药,打点针,控制一下。他享受公费医疗,但为了减少国家财政负担,在他的公费医疗账户上,不仅今年分文未动,而且截至1998年底,还节余着923.75元。
  他走了。他的办公桌上,那支刚刚吸满红水的钢笔,还静静地放在他的那本未写完的教案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