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挤点时间给孩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0
第7版(教育)
专栏:

  挤点时间给孩子
  本报记者王娜梅
  今天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每天从电脑、电视、报刊上获悉大量信息,具有许多成年人所没有的优点,比如探索精神、接受新事物能力等等,但同时他们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不足。当前,他们在心理素质、体能状况、劳动观点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据报载:东北76所学校万余名学生的一项心理测试,32%的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异常:厌学、想出走等等。分析表明,家庭环境是造成孩子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许多父母以为,为孩子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孩子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好就行了,而忽视了孩子不易察觉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
  孩子的体能状况也令人忧虑。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青少年的营养状态反而下降了,肥胖型和豆芽菜型儿童越来越多。和日本相比,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均不如他们。究其原因,一是孩子们课业负担过重,活动量小,另外与学生偏食等不良习惯及家长给孩子乱吃补品致使孩子营养不均衡有关。
  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孩子们对待劳动的观点、态度问题。近年来,由于升学压力和家长望子成才的心理,家长教师似乎对孩子只有一个要求“学习好就行”,忽视了对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199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孩子每日劳动时间仅为0.2小时,而美国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英国为0.5小时。就是孩子在校仅有的值日、打扫卫生这样象征性的劳动,有些家长还想包办代替。孩子上大学第一天,家长们扛着大包小裹相送,到校帮孩子铺床、打水,孩子在一旁袖手旁观的报道也未引起社会的关注。近年来,进入婚龄的独生子女,结婚后双方不会料理家务,不愿干家务引起家庭生活不睦、矛盾升级乃至离婚的事例屡见不鲜。无数事实说明,热爱劳动与儿童道德的发展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热爱劳动的孩子独立性强、责任心强,劳动还有助于培养孩子勤劳俭朴的品德。劳动让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知道父母血汗钱来之不易,而更加孝敬父母;同时劳动会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
  前不久,《青年参考》报道了没有吃过战争的苦、没有经历过日本重建艰辛的一些当代日本年轻人,由于自呱呱堕地起就充分享受着丰富的物质财富,因而他们没有任何追求,没有健康的偶像去模仿,许多人终日在夜总会里疯狂地跳舞、消磨时光。原因是在日本经济复兴时期,这些孩子的父母们一门心思想挤入中产阶级行列,超负荷地工作,不顾一切地赚钱,而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今天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我们的一些人也在拼命挣钱,但别忘了,要尽可能多挤出一点时间给孩子,今天花费几分钟时间,也许会有益于孩子的一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