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冉冉升起的网络媒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0
第8版(视点·民族大家庭)
专栏:视点(二十五)

  冉冉升起的网络媒体
  本报记者蒋亚平
  编者按:“上网”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何谓“上网”,“上网”干什么?本文着重介绍“网络媒体”的由来和发展及特色,初步展示了互联网的诱人魅力。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虽然年轻,但它显示出一种勃勃生机。令人惊叹的是,几年前“上网”还使人感到陌生神秘,而今它就在我们举手之间。我们应该为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而感到高兴。
  一、媒体大家庭冒出了个“小弟弟”
  学新闻的人,通常依不同的出生顺序,把报刊、电台、电视台这三种传统媒体,称之为“老大”、“老二”和“老三”。
  “老大”传播的是文字信息,作用于人的眼睛;“老二”传播的是声音信息,作用于人的耳朵;近一二十年里,“老三”最厉害,传播的是动画信息,同时作用于眼睛和耳朵。三兄弟经过磨合,在人类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各司其职,相遇而安,其乐也融融。
  就在新的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以前的媒体大家庭中突然冒出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弟弟”——老四。它的载体目前是上网的电脑,传播的是同时以文字、声音、动画形式反映出来的数字信息,因其各种功能都与互联网有关,人们把这种新媒体叫做“网络媒体”,同时也顺序称其为“第四媒体”。
  二、网络媒体身手不凡
  网络媒体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
  孕育网络媒体出生、哺育它成长的,是当代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各种高新技术。没有全球范围的交互的互联网,没有能高速运算的芯片,没有迅速扩展的带宽,没有成熟的数字压缩技术和存储技术、检索技术等等,便没有网络媒体这个新媒体。网络媒体的母体,是国际互联网中的网站(website)。一个网站,一定有一个域名,就如同一张报纸、一个电视台有一个名字一样。比如人民日报网络版就由人民日报网站发布,其域名为“www.peopledaily.com.cn”。细心的读者可以从人民日报报头下看到这排英文字母。计算机上网后,敲出域名,便能进到你要去的站点。
  网络媒体最初出现几乎是无声无息。这与它当初功能有限、影响不大有关。最早的网络媒体据称是美国《圣何塞信使报》开创了网络报刊新纪元,这是在1987年。我国最早上网的中文刊物《神州学人》,时间是1995年1月12日。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问世,这标志我国的网络媒体正式在国际互联网中登台亮相。
  近两年,新登台的网络媒体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发挥了引人注目的作用,已经成为有独特作用的新媒体。其标志性的事件是1998年9月11日,美国众议院决定选择利用国际互联网公布斯塔尔报告,而不是其他媒体。因为广播和电视不可能将近500页的报告完全播出,听众、观众也没耐心听完、看完。报纸则需要等到第二天。报告在网上公布第一天,全球便至少有近2500万人在网上读了该报告。有人称其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此消彼长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
  我国的网络媒体近两年也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人民日报网络版为例,在报道1998年九届人大会议时,它是全球第一家报道关于朱镕基当选总理的消息,快于国内外所有报纸、电台、电视台。这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又是人民日报网络版首家发布了我国记者从第一线发回的详细、准确的消息。
  网络媒体近两年的迅猛增长态势,与互联网爆炸性增长互为因果。到1998年底,估计全球上网网民已有1亿至1.2亿人,注册的域名有400万个左右(每个域名所代表的网站,理论上都有变成一个网络媒体的可能)。中国的网民总数不大,但增长很快,1998年底为210万,比年初增长近5倍,预计今年年底又可增加3—5倍。网民之所以对上网感兴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为其提供了各种信息服务。
  有人对不同媒体从出现到达到5000万受众时间作了对比:收音机38年,电视13年,有线电视10年,国际互联网5年。
  反映网络媒体这种急剧发展的数字还有各自访问量。以最高日访问量比较,人民日报网络版1997年和1998年两年增长100倍。1999年5月科索沃危机期间,最高日页面访问量达124万(pageview),最高日点击量达1258万(hits),又比今年初增长了一倍多。这意味着人民日报网络版创办两年半,访问量增长了200倍。其他网络媒体也都显示出这种爆炸性的发展和增长态势。
  三、网络媒体的十大特性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既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继承,又有属于自身的许多新的特点。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的特性一直处于发展、丰富之中。
  目前看来,主要有如下十大特性:
  1.速度快
  可以像电台、电视台一样进行实时、实况报道,显然优于报刊等印刷媒体。人民日报网络版目前除在九届人大换届选举、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科索沃危机等重大事件首家报道重大新闻外,还实况转播了朱镕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甲A足球比赛等节目。像电台、电视台一样,实况转播重大新闻,已是一些大的网络媒体的重要传播形式。
  2.容量大
  这是网络媒体优于报刊、电台、电视台的地方。网络媒体上发布的信息,都经过了数字化处理,一个汉字变成两个“比特”(byte)。报纸若多印1万字内容,就需增加一个版,给印刷、排版、发行、成本带来很多问题。广播、电视更是这样,内容要准确到几十秒、几秒时间,字有时要算到几十个。网络媒体不同,存储数字信息的是硬盘,现在一个9个G的硬盘大约需几千元钱,可以储存45亿汉字的信息量。所以,做网络媒体的人,总是希望多提供信息,总是表示可以“通吃”。
  容量大的优势还可以体现在网络媒体的专题报道和数据库中,如人民日报网络版的平台数据库中,目前存有大约15个G的数据,相当于75亿个汉字的信息量。现在一天上网信息约18MB(兆),约合900万个汉字的数据量。最高一天流量达到40GB,相当于进进出出200亿个汉字的信息量。这在传统媒体中,都是不可想象的。
  3.范围广
  目前有200多个同互联网联接的国家和地区,网络媒体真正具有全球性。如人民日报,以前海外读者读起来非常困难,由于邮递速度慢,一般要5天左右才能看到。现在国内一上网,世界全知道。
  传统的报刊、电台、电视台也可以做到范围广,但都不可能像网络媒体这样容易,这样无所不达,这样低成本。如果考虑到利用卫星通讯工具上网,则意味着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看到网络媒体。
  4.可检索
  这种特性是传统媒体所完全不具备的。目前,传统的报刊、电台、电视检索是靠在另外的资料室、图书馆,用人工一页页去找,一盘盘去挑。网络媒体完全不同。各种网上检索技术非常成熟,凡是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网民只要动动手指,便可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根据自己的需求作随意查询。检索功能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使用信息的效率,也给网络媒体增添了特有的魅力。
  5.可复制
  网络媒体的信息复制有两种办法。一是可以把网上的数据拷贝到机器的硬盘或软盘上;二是可以点击操作平台上的打印按钮,从打字机里变成同计算机界面上一模一样的纸质文件,即又把“比特”变成“原子”。实际上是在网络媒体和传统的文字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这两种复制,不论是比磁带、录像带的复制,还是报纸文章的复印,都要快捷、方便、低廉得多。
  6.多媒体
  电视本身也是一种多媒体,但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表明,网络媒体不仅将完全表现出电视的功能,还因其容量大、可检索等功能,使其多媒体特性显得更实用。一个网络媒体,实际上是三种媒体的综合体。网上音频、视频、图片节目,等于是开办了网上电台、电视台、图片社。现在,大型网站上,如人民日报网络版,都有专门的视频、音频频道。由于操作平台软件的成熟,人们可以在电脑里开出多个窗口,一边听音乐,一边看视频新闻、文字新闻或写作。
  7.超文本
  这种特性,实际上是在网络媒体中建了一个大图书馆或许多大型数据库,根据需要对一些重要的人物、事件、地名进行链接。这样,网民看网络媒体时,点击所链接的名词后,窗口便弹出相关的全部信息。这意味着网络媒体实际上变成了一本大辞典,一个大书库。
  8.交互性
  这是网络媒体最独特、最别具特色的特性之一。传统的三大媒体,无论其编辑记者多么才华横溢,多么形式多样,但永远和自己的受众之间是一种单向关系,一边只能说,一边只能听,最多只能通过电话进行现场交流。现在的网民则幸福得多,他们可以在同一时空同网络媒体和有关编辑进行交流,甚至他们的这种交流本身可以成为网络媒体实时发布的新闻信息的一部分。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主要表现在BBS论坛和网上调查这样两种形式上。网民可以在BBS上贴上自己想说的话,并且可以当时在计算机上看到自己的观点。网上调查不仅省时省力迅捷高效,更重要的是能够让网民实时参与并当即知道自己的投票结果。
  9.导航性
  每个网络媒体不仅以其容量大、多媒体等特性尽情地展现自己的博大、多彩,还可以具有导航作用,也就是成为目前人们所说的“门户”,其办法就是把各相关网站的域名集中链接到页面的某一位置,点击这里,便可以走向四面八方。在这个意义上,一个网络媒体,可以装进整个世界。如在人民日报网络版,你可以点击“媒体导航”,看到目前国内几乎所有上网的传统媒体;点击“政府上网”,便可看到各政府机构的网站。国内外有些著名的网站,主要是靠将这一功能和检索功能结合起来而立足天下的。
  10.丰富性
  所有的媒体,都要经过选择,经过编辑,总是有一定倾向性,网络媒体也是如此。但相比较而言,由于网络媒体容量大,可交互性强,发布主体多,第一手信息多,被过滤的可能性小一些,所以其信息显得更丰富、更全面、更客观一些。目前新媒体刚刚兴起,可以同传统媒体之间形成很好的互补关系,即在其他渠道了解到初步情况后,再到网络媒体上寻找更多、更准确的报道。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媒体的特性还将进一步突出,进一步发展,甚至还会出现更新的特性。总体上看,这些特性都从不同角度强化了媒体的作用,丰富了媒体的职能,提高了媒体的效率,降低了媒体的成本。正是因为有这些变化,网络媒体的采编、制作、发布、管理,都有自己一些特性的要求,有它特有的运转规律。对这些要求和规律的认识把握,目前还只是刚刚开始。
  四、“小弟弟”会变成“大哥哥”吗
  目前,网络媒体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制约,有自己的瓶颈。比如,没用电脑的人,没上网的人,就无缘相识;比如,传统媒体的读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读者,就不太习惯在电脑上读新闻;比如,机器配置太低,线路不好,在网上读信息的速度就会很慢以至于叫人无法忍受;比如,上网要交上网费、电话费,收入低的人就撑不住;比如,从开机、上网到阅读过程仍然复杂,远不如收音机、电视机一按开关来得痛快……
  尽管如此,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很难避免的。至少在现有的网民中,他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已经大部分靠从计算机的屏幕上获取。这些网民,每年都在以3—5倍的速度增长。而且,这些网民,绝大多数在35岁以下。他们对媒体的接受程度,将最终决定未来的媒体格局和结构。
  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在北美已经不言而喻。一家国际通讯社曾作了一项专门调查,结论是:5年内报业将被互联网侵蚀。这项调查中有80%的用户相信,网络媒体将发展成为主要的新闻、信息来源。
  另有一家权威公司调查表明,互联网用户有46%减少了读报时间,23%减少了读杂志的时间,21%减少了看电视的时间。
  有意思的是,网络媒体的这种发展,许多是原来的传统媒体对自己媒体结构一种自觉调整的结果。比如,《纽约时报》的网络版可能会对该报发行的持续增长有影响,但由于其新办的网络媒体迅速壮大,加在一起,总量增加了。正是因为这样,各传统媒体实际上成为网络媒体最大量、最重要的母体。
  这个现象也开始成为中国新闻界议论的话题。总体上看,由于国内上网人数少、文化水平相对低一些、基础设施差、经济收入不高等原因,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会晚一些、慢一些、缓一些。但是,同样的原因,一旦这些条件发生变化,人们将看到网络媒体这个“小弟弟”会毫不客气地同它的几个大哥哥争“身高”、比“体重”呢!
  网络媒体,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在人类社会的传媒世界里冉冉升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