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领教小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1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领教小费
  邢世嘉
  我们一行8人赴欧考察两个来月,回国时,大家的行李都增加了不少,唯独张县长就一个手提箱,去也依然,回也依然。问他何不给家人买点礼物,他学着欧洲人的神态,耸耸肩,两手一摊:“我的美元都付了小费,没钱了。”
  张县长是我们中间唯一来自县里的干部,他说,他出来时带了1000美元,本想买点纪念品,没想到,在欧洲处处要小费,所带的钱除了打两次国际长途、上了几次收费厕所外,其余的几乎全部付了小费。
  付小费竟需这么大一笔钱?对此,钱带得宽余的人自然不觉得。但真正算起账来,还真是吓一跳。
  从踏上欧洲土地的那一刻起,小费就开始伴我们同行。下飞机取行李,机场服务人员满脸堆笑地把行李手推车推到你面前,你不能只说声“谢谢”了事,最少得破费两美元,如果人家帮你把行李推出来再送上车,你可能还得多破费点;接待单位派车到机场接你,面对司机的辛苦,每人付5美元小费是不算多的;到了酒店,服务员笑容可掬地迎上来,帮你把行李提到房间,这也该给人家5美元;在酒店住下后,晚上服务员来做夜床,末了,你不给小费,她来句:“先生,您满意吗?”这话外之音就是提醒你掏钱。算算这一天从机场到酒店的短短一程,少说15美元就出去了。
  这以后的日子里,小费更是寸步不离地紧跟着你,陪伴着吃喝住行的每一环节。早晨起床,要把小费置于床头,等着服务员收拾房间;早餐、午餐、晚餐,对端盘的侍者必须打点;出门坐车,即使公派的司机,那小费也少不了,要是打的,“的哥”的小费更是雷打不掉;观光旅游自然有导游相陪,这导游的小费,你想忘都忘不了,他会不失时机地给你一个不言而喻的暗示,你总不能装傻;晚上,想去酒吧坐坐,那调酒师、服务员的小费一样不能免。
  这小费,你不给不成,给少了也不成。在欧洲,小费标准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似乎有约定俗成的额度。在餐厅,如果你是单枪匹马,结完账,付上2至5美元,可能才算体面;如果是集体就餐,那得根据餐费的多少来支付,一般少不了10%。在酒店,收拾房间和做夜床的小姐最希望在床头看到的数目是两美元以上。至于司机,那小费标准也分几种:短程的公车至少得10美元;整天服务,要60美元,司机的法定工时却只有6小时,如果要加时服务,延长一小时加10美元;临时坐出租,一般是按计价器金额的15%付小费。导游的小费更复杂,要分团大团小、线内线外:线内即旅行社安排的线路,大团按人头收,每人每天两美元,小团按天数计,每天60美元;线外,不论团大团小,每小时10美元。小费标准最不好把握的是在酒吧,因为酒的档次不同,价格悬殊,按消费金额计显然不妥:有的消费额高,但耗时短;有的消费额低,却耗到深夜。所以,酒吧的小费,既要参照消费额,又要考虑消费时间。总之,在欧洲任何场合付小费,你得按收小费的人所习惯的标准付,只能多,不可少。当然,付少了,人家也不会扣留你,你可以照样走你的人,但就是免不了脊背发凉,耳根发烧。
  在欧洲服务行业打工的人员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怕抠门儿的老板,就怕吝啬的顾客。”在这个行业打工的人工资不高,但月均总收入并不低。在罗马的“中国城”,与一位跑堂儿的上海姑娘聊起薪水。她瞥一眼柜台后的老板,悄声地说:“可怜得很,30万里拉。”听那语气,是对她的月薪颇有几分不屑。我说,30万里拉的确低了些,折合人民币也就一千五六百元,还没有在国内南方打工的薪水高呢。这姑娘似乎是怕我们小看她,赶紧补充道:“我们从来都没有把工资当回事,靠那点工资恐怕早就饿死了。”
  “那靠什么?”
  “小费呀。干我们这行的,全靠小费哩。如果运气好,10天挣的就比一个月的工资还高!”
  “拿小费还靠运气吗?”
  “当然啦!这运气的好坏,主要决定于碰到什么样的客人,干我们这行的就怕碰到守财奴、吝啬鬼!”
  我的心一紧。我们一行8人在这里吃一餐便饭,共付了20美元小费,不知是否也该入守财奴、吝啬鬼之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