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张家港:一张蓝图画到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1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张家港:一张蓝图画到底
  谢国明缪永清卢润良
  编者按:1995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张家港,充分肯定了张家港干部群众取得的优异成绩,并欣然命笔:“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这就是张家港精神。随后,新闻媒体对张家港市两个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作了充分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4年过去了,张家港市的领导班子经历了新老交替。去年,他们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给以外向型为主的张家港市带来的严重影响,带领群众继续弘扬“张家港精神”,采取扎实的措施,实现了经济的高效增长,向在2000年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新目标高歌猛进。
  新老交替,张家港精神旗帜高扬
  在张家港采访,时时感受到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在激励着人们创造新的辉煌。
  1997年底,为张家港建设呕心沥血、迭创辉煌的老书记秦振华同志光荣退出领导岗位,蒋宏坤同志接任市委书记,杨升华同志出任市长。
  接任伊始,蒋宏坤同志代表新班子表示:“对于前任领导开创的事业,我们一定要一张蓝图画到底,用实际行动弘扬张家港精神,积极主动开创新的业绩。”
  新班子刚一上任,就面临严峻的考验。亚洲金融危机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张家港市形成严重的冲击。国内市场产品过剩,通货紧缩,再加上百年未遇的洪水灾害,为经济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
  面对严峻的形势怎么办?张家港人很快形成共识,只有继续弘扬江总书记充分肯定的“张家港精神”,整体调整观念,自加压力,勇于争先,争取获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张家港人以此统一思想,团结一致,负重奋进,迎难而上。市委主要领导坚持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蒋宏坤同志带头深入企业和农村调查研究,市委市政府的每一位领导都联系或蹲点一个镇、一个厂、一个村,指导村镇和企业发展。他们十分注意改变经济运行态势,寻找经济发展的亮点,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把政府背负的城市建设的沉重包袱,改为由三家独立运作的公司承担,按市场经济规则动作,结果政府减轻了负担,三家公司在一年之内创造收益近1亿元,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为确保在2000年全市实现基本现代化,张家港人按照现代化的目标定位逐一对照落实。各部局从发展空间与环境的准备、体制政策的准备和人才因素的准备上,实现整体推进。
  经过83万张家港人的共同努力,去年张家港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增长13.1%,财政收入比上一年增长13.04%。今年上半年,张家港市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5%,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1.4%,不仅实现了快速增长,而且实现了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良性高效增长。
  实实在在的数字,扎扎实实的增长,处处显示“张家港精神”是凝聚人心的强固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抓大扶强,上规模凸现经济强势
  笔者走南闯北,经常能看到牡丹牌轻型客车的身影。目前,牡丹轻客的产量已经占全国同类客车产量的1/4,连续5年稳居全国同行产销量第一。生产这种客车的是国内轻客改装行业规模最大、装备最精良的企业张家港牡丹汽车集团。
  牡丹集团不是张家港唯一的大型企业。去年张家港市已有50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其中4家超过10亿元;有22家企业的利润总额超千万元,其中2家超5000万元。今年1至6月,沙钢集团、永钢集团、东海粮油和牡丹集团4家企业的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其中沙钢集团销售收入达到26.40亿元。全市十大工业集团的产值、销售总额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5%左右,利润总额占全市工业利润的57%。重点企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抓大扶强,上规模凸现经济强势,是张家港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蒋宏坤说:“抓大扶强,发展规模经济,不单要把企业做大,更要注重质量,把企业做强。具有质量的规模才是有竞争力的规模,才能抗得住市场风浪。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准确定位,扬长避短,强化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
  沙钢集团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典型。
  当沙钢进入快速发展期时,有人提出,钢铁工业是夕阳工业,汽车、摩托车是朝阳工业,主张上新项目。沙钢把握自己的优势,集中精力在冶金上做文章,仅去年一年就开发了5个新品种,成为全国电炉钢的龙头企业。
  华芳集团则走过一段弯路。以棉纺起家的华芳集团,面对国内棉纺织业不景气的状况,一度向其他行业发展,精力财力花了不少,效益却并不理想。华芳人意识到,自己的优势还是在棉纺业。他们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去年的产销率和资金回笼率分别达到101.4%和97.8%。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完成销售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8%,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
  今年,张家港计划投入34亿元的十大战略性工业项目已经全面启动,为跨世纪发展营造新的优势。全市工业的外向度稳步提高,40%以上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50%左右的企业是“三资”企业,外资占工业总投入的比重超过60%,浦项、雪佛龙、三菱、陶氏等40多家世界著名跨国大公司已落户张家港。
  城乡联动,从卫生城走向文明城
  张家港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创建卫生城市为突破口的。村村镇镇,家家户户,整整齐齐,清洁卫生。1994年,张家港成为全国县级市中最早的国家级卫生城市。一贯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人,立即提出了更高目标:在全国率先创建文明城市。中宣部把张家港列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示范点。
  江泽民总书记1995年视察张家港时,称赞这里“既有大城市的繁华,又有小城镇的幽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把精神文明建设往实里做、深里做,从具体事情抓起,是张家港市创建文明城市的一大特色。他们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力度,形成了城在园中,园在城内,四季常青,处处花香的花园式城市,大气、噪音和饮用水质等环境质量指标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张家港市80%的人口在农村。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张家港人有一个共识:没有农村的文明,就谈不上全市的整体文明。不仅要把市区建设好,而且要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实现城乡联动,让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延伸。目前全市26个镇中,已有1个国家级卫生镇,20个省级卫生镇,106个省级卫生村,455个文明小区。
  城乡联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是基础,文化是内涵,育人是根本,服务人民是宗旨。张家港市委副书记钱学仁谈起文明城市的创建思路和特色,胸有成竹。
  张家港市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为“三入户”,让社会“细胞”家庭沉浸在文明的氛围之中,涌现出2万多户教科文卫特色家庭。“既富钱袋,又富脑袋”成为今日张家港人的真实写照。“围棋之乡”塘桥镇有4000多人爱好围棋,“文艺之乡”兆丰镇的业余演出队曾进中南海演出,小坝河村被民政部、文化部确定为“中国文化典范村”;贝贝集团连续15年独家赞助全国“贝贝足球赛”,该公司所在的西张镇因而获得了“足球之乡”的美誉;还有“举重之乡”南沙镇、“乒乓之乡”合兴镇;有农民书画家、农民收藏家、农民发明家等等,处处绽放着文明之花。早婚、早育、无计划生育、虐待老人、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在张家港已经没有市场。居民楼园的洁化、量化、美化“三化工程”取得成效,2000多位“社会妈妈”为贫困儿童送去了温暖,上万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港城大地。
  创建文明城市显示了张家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四力”:精神动力、内需拉力、文化渗透力和发展后续力,为张家港2000年实现基本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压题照片:张家港市区远眺。
  张家港市人民广场。
  城市雕塑一景。本栏照片均由张慧芬摄
  孩子们在休闲广场与鸽子嬉戏。(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