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山西旱地农业研究成果创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山西旱地农业研究成果创新
  本报讯由山西农科院院长李振吾主持的旱地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最近,专家们在对20多位研究人员组成的课题组经过4年在浮山县实地研究鉴定时指出,这些研究在总体性、创新性上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这些高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特点是合理利用光热水资源,改变了种植结构。这种模式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与品种搭配,将传统耕作的只种一茬变两茬,建立起“麦草结构”、“麦豆结构”、“草粮结构”,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如小麦收割后复播玉米,土地生产率较单产小麦高21%;以牧草冬黑麦为填闲作物,土地生产率比单产玉米高49.7%。
  “种养加结合”、“农牧结合”是这些模式的又一个特点。如种植高产甘薯,甘薯加工成淀粉、粉渣,淀粉又可加工成可降解地膜,粉渣做成饲料,发展饲养业,家畜粪便又可肥地,形成良性循环产业链。粮食与饲草的一年两熟种植制度,形成了用地养地良性循环。
  这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旱地小麦、甘薯等作物栽培技术可增产20%—30%;羔羊快速育肥技术使羔羊的日增重较常规饲养增加161.2%;荒坡旱地改良种植技术为旱地草食家禽的饲养开辟了新的途径。
  (程春生  惠金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