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借他山之石让冬麦北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2
第7版(国际)
专栏:

  借他山之石让冬麦北移
  苏利平
  在中国,小麦的传统种植习惯是,长城沿线即北纬41度—42度是冬春小麦种植区的常规界线。长城以北一般种春小麦,长城以南普遍种植冬小麦。然而,目前人们正在努力尝试在长城以北部分春小麦种植区改种冬小麦。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一些发达国家利用高新科技,突破了小麦种植的地域界限。加拿大、俄罗斯和日本等寒地面积较多的国家率先开展了冬麦北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抗寒育种和种植经验。其中,加拿大已将冬小麦的种植北界移到了北纬51度,日本北海道地区几乎用冬小麦代替了春小麦。
  3年前,在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育种栽培研究所和品种资源研究所的共同筹划下,中国的冬麦北移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96年,由农业部牵头成立了“冬麦北移联合攻关协作组”。同年,沈阳农业大学几位专家给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写信,建议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快冬麦北移种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李鹏总理当即指出:“这是一件大事情”,并批示启动总理基金予以支持。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专家被邀请到中国讲学,传授冬小麦北移的抗寒机理。同时,人们还引进了一些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从而对冬小麦的北移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今,冬麦北移项目已在北京昌平建立了一块试验田,大片的冬小麦麦浪滚滚,麦穗生长整齐,植株高度在85厘米以上,且穗层厚、落黄好、分蘖率高,同时抗寒性能强、无病虫害。这批冬小麦6月中上旬成熟,比春小麦早熟了半个月,产量比春小麦可增加20%以上。
  冬麦北移可使冬前麦苗扎根好,充分利用了开春时期的光温水条件。由于冬小麦比春小麦成熟早10多天,收获时既可躲过雨季,又可增加农田复种指数。此外,冬小麦不仅产量高,而且与春小麦相比,其蛋白质、湿面筋和烘焙质量等指标均优于后者,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国冬麦北移对提高小麦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按照中国粮食生产规划,“九五”期间即从1996年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要增加500亿公斤,小麦作为中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要承担很大的增产份额,其中小麦总产量计划增加130亿公斤。估计届时通过冬麦北移项目可以增加粮食生产40亿至50亿公斤,贡献率达30.8%,具有重要的开拓价值。
  冬麦北移在中国虽仍处在试验示范阶段,但未来的大面积推广已成必然趋势。目前,在中外科学家的试验、探索与指导下,我国冬小麦的种植北界已成功推进到北纬48度,试种面积也由1993年的2万亩增加到1999年的36万亩,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调查,我国适宜冬麦北移的种植面积可达2000万亩,发展潜力很大。现在,冬麦在初步实现“北移”后,又“西延”至西部地区,成为适宜地带农业迈上新台阶的突破口和增长点。
  冬麦北移作为一件新生事物,可以说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场变革,它直接涉及到种植制度的改变。因此,冬小麦北移的推广不仅有技术上的要求,还需要观念的更新。从技术上讲,它涉及到农业气象、耕作栽培、遗传育种、生理生化等学科的配合,以及种植者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从观念上讲,它需要社会上下,即从管理部门到种植者的支持与理解。有关专家相信,在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冬小麦北移必将取得预期成果,为中国粮食生产开拓出一条新路,可谓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