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某家企业生产的电视机炸了,另一家企业马上把登载此消息的报纸复印上千份,随处散发——彩电业为何总是“打打杀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2
第11版(市场专题)
专栏:焦点

  某家企业生产的电视机炸了,另一家企业马上把登载此消息的报纸复印上千份,随处散发——
  彩电业为何总是“打打杀杀”
  本报记者冉永平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没有竞争就难有发展,就难有进步。但是,竞争也有竞争的规律,也有竞争的规则,而且竞争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进发展,如果竞争只是一味地打烂仗,以整垮对方而后快,甚至想着通过打垮对手而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竞争的方向就偏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行业恶性竞争现象普遍存在。比如,彩电行业。
  前一段,某家企业的电视机发生爆炸事故,另一家企业马上把登载此消息的报纸复印上千份,逢人便送,广为传扬。再加上此前的价格大战、彩管大战、数字大战,彩电业真可谓狼烟四起。
  有趣的是,同为家电领域的冰箱业,却显得冷清,没听说这战那战。同样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也并未剑拔弩张,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三大品牌井水不犯河水。那么缘何惟独彩电业打得死去活来?偶然乎?必然乎?
  技术特殊
  说偶然性,可能是彩电业集中了“好战分子”,企业家的个性能决定企业的个性。但是这样解释无法说服人,那么,彩电技术的特性可能是彩电“战事”频发的客观原因或者说是必然性。
  电视技术的特点是不断发展变化,与冰箱比尤为突出。同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冰箱没有太大变化,10年前的和现在的款式区别不大,用起来也没太大差别。而电视机这十几年变化可大了,从黑白到彩色,从18英寸到21遥,从大屏幕到数字镜面,花样百出,不断创新,10年前的电视现在肯定已经不好用了。
  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后来者提供了机会,你先拿到新鲜技术就能找到新卖点,所以,电视机的市场特点是不断有新品牌新面孔出现,如TCL、创维都是这些年起来的。而冰箱业基本稳定,市场瓜分后,后来者很难再挤进来,即便想进来分一杯羹也没有成功的。
  技术进步提供的市场机会不断导致竞争格局的变化,从而加大市场的不稳定性,使竞争更趋激烈。新来的要站住脚,老牌企业要守住疆土,打急了眼什么招不使?
  观念落后
  商场如战场曾是很时髦的一句话,这种竞争观念不仅电视机业,各行各业都有。这种观念也是导致恶性竞争的思想基础。这种观念不能说全错,但不够准确。
  商场如战场的特点是极端的排他性。既然是战场,不仅要分胜负,而且是你死我活,在市场上就是你多了我就少,你大了我就小。从这一对立思维出发,遏制对手、打败对手,最终吃掉对手是竞争的必然结局。因此,为了达到目的,往往不择手段。某企业的一位老板就这样要求他的片区销售经理,某某企业的产品卖到哪里,你们就得追到哪里,他的专卖店开到哪里,你们就开到哪里,用什么方法我不管,你卖不过某某就下台。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任务,保住饭碗,能不打红眼?
  “战场”思维在竞争初期有合理性,因为初期市场格局的特点是“散”,如电视机企业几十家上百家,通过高强度竞争可以促使资源快速重新组合。但是,一旦大的竞争格局稳定了,竞争观念就有必要调整。
  在我国,不仅电视机业,许多领域经过十几年的放开竞争,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已经显现,因此,更新市场竞争的观念很迫切,呼唤良性竞争已迫在眉睫。良性的竞争应该是互为动力的竞争,最恰当的比喻应该是商场如赛场,把奥林匹克精神引入市场竞争很有必要,即:你快我比你还快,你高我比你更高,你强我比你更强。
  平等竞争精神与商场如战场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发展自己为首要,而后者是以打败对手为首要。前者需要对手,因为没有对手就没有比赛,而后者希望没有对手,以达到最终目的——垄断。
  规模欠大
  说到手机,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竞争也颇为激烈,今天你推出一款,明天我也马上推出一款,但他们却相安无事,并未撕破面皮打架。到这些企业采访的最大感慨是,他们只说自己,绝不说对手一句坏话,套都套不出来。开始我总觉得人家素质高,后来想想,还是实力问题。谁也吃不掉谁就会产生均衡局面:两虎相争成本太大,见了面只好绕着走。
  看看激烈竞争又相安无事的手机三巨头的规模,最小的诺基亚年销售收入也合人民币1000多亿元,国内的彩电巨头们加起来也没他块头大。
  所幸的是,几轮恶斗过后,彩电业的巨头们或多或少有所感悟,打打杀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想通过降价整垮对手,可真正的眼中钉又没垮,想垄断资源饿死对手,结果却事与愿违。现实情况是,毕竟谁也一口吃不了谁,在国内又称王又称霸,真正拿到世界上比,我们还弱小得很。
  正视了现实,或许坐下来谈判的日子就不远了。(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