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刘家峡:同心协力绣山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中华环保世纪行

  刘家峡:同心协力绣山川
  本报记者赵永新
  一泓碧水映蓝天,两岸青山怡人眼。游船在黄河上游的第二大水库——刘家峡水库中行驶,秀美的景致让看厌了黄水、“黄山”的“爱我黄河”采访团的记者们既惊又喜。甘肃省林业厅副厅长张生贤介绍说:“自1975年至今,水库周围有3600公顷荒山得到绿化,为减少水土流失、保障电站安全运行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刘家峡水电站和库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刘家峡水库地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永靖、东乡等四个县之间,流域面积近4.7万公顷,境内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为改善库区的生态环境,临夏州政府于1975年成立了“刘家峡库区绿化指挥部”,每年投资40万元搞绿化,累计造林1666公顷。
  “水土流失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植树造林要协同作战。”永靖县县委书记郭玉虎对记者说,“我们针对本县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提出了‘百年大计,绿化先行’的口号,一届接着一届干,抓住造林不放松。”据他介绍,永靖县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3000多万,人均收入不足千元。他们采取“县上拿一点,干部职工集一点,个人承包投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资,绿化步伐明显加快。光是今年全县就拿出30万元,造林2000多亩。
  直接受到泥沙威胁的刘家峡电站的干部职工对植树造林更为重视。近年来,他们投资600多万元,在库区周围栽树100多万株,绿化面积达180万亩。刘家峡水电站副厂长刘军颇有感触地说:“绿化荒山是电站和库区人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互相推诿,你等我,我等你,最终受害的是大家。”
  刘家峡库区的绿化不仅保障了电站的正常运行,而且促进了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使刘家峡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永靖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兴起,年均游客在5万人以上,年均旅游收入达100多万元。
  “库区流域内还有4000多公顷宜林荒地没有绿化,刘家峡面临的水土流失威胁依然十分严峻。”电站的安全环保部长乐子兴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多年观测资料表明,水库的年均输沙量为0.89亿吨,最大含沙量达310公斤/立方米。我们真心希望库区周围的荒山能早日披满绿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