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重要的政治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3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重要的政治课题
  邓中好
  最近,江泽民同志突出地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并指出这是新时期的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的重要政治课题。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首先,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将不可避免地大量涌现,有的还会日益突出起来。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引起了我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有两个:一是体制结构的变化,二是利益结构的变化。体制结构的变化,就是由体制调整而引起的社会政治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涉及面广,因而由此引起的矛盾也十分广泛。利益结构的变化,就是经济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利益一元化,社会矛盾相对简单。市场经济则不同,其存在的基本前提就是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它的运作机制,本质上就是通过其内在利益机制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竞争,发挥人的潜能。多元利益主体的相互竞争,其结果,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强劲,另一方面是社会矛盾增多。二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这就是事物运动的辩证法。可以肯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政治、经济关系的进一步调整,我国社会经济必将有更大的发展,人民内部矛盾也会日益增多,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矛盾,必然会日益暴露出来。
  其次,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成败。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而社会主义改革,又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我国经济一直在计划体制下运行,由此而形成的利益关系,已经在全国范围深深扎根。要改革旧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然要涉及相当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产生矛盾。所以,如何才能既革除旧体制的弊端,又保护和调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既充分解决各种突出矛盾,又保持各种社会力量的稳定和平衡,就成为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改革开放就能顺利向前推进。解决不好,就会满盘皆输。在中外历史上,许多改革的失败,并非改革本身不合理,其重要原因往往是改革者没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激化了各个社会利益集团的矛盾,失去了群众的支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始终强调要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一大局。国家要发展,改革力度要加强,社会稳定必须首先得到保障。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实现社会稳定,争取最广泛的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至关重要的就是正确认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再次,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关系着能否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制定政策,首先要看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在新时期,由于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主导性矛盾,因此,协调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也就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人民内部矛盾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相联系,解决得好,人民就会心情舒畅,情绪高涨。解决不好,人民就会意见纷纷,甚至影响群众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各种不同性质的矛盾纵横交错的条件下,必须注意正确认识和区分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绝对不能把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过去我们之所以发生一些重大失误,其根本原因就是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而人民内部的矛盾得不到正确处理,人民的根本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社会主义本质也就无从体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