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石河新城起戈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3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城市新观察⑤

  也许,在中国,在世界,还没有一座城市的历史像石河子那样奇特:由军人选址、军人勘探、军人设计、军人建造、军人用双手托起,如今的管理者,仍是当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兵”。
  石河新城起戈壁
  本报记者祝谦
  夏日的石河子清爽、幽雅,风韵别具。你说它是一座城市,却不见鳞次栉比的高楼组成的长街,又不见车水马龙烘托的繁华,也不见熙熙攘攘的喧闹,更不见摩肩接踵的人流。房舍屋宇,都掩映在葱茏苍翠的林荫之内。白天的市区大道,总是那么安谧,恬静,人们像生活工作在画图之中。你说它不是一座城市,它不仅有现代化大工厂组成的珠玑并列的工业街区,还有星罗棋布、琳琅满目的商业贸易网点,还有高等学府的深宅大院。至于那华丽的街灯闪射出的迷人光彩、文化活动场所里欢娱的人流,无不显示出浓郁的城市情调。难怪,当年陈毅副总理在《访新疆》一诗中,对石河子的赞叹是:“石河寻访得逍遥。”
  这样一座秀美的城市竟是由军人创建的吗?这样一座清幽的城市又怎么会拥有这么一个苍凉的名字呢?
  让我们回到1950年的那个夏秋之交,当时新疆已和平解放。王震将军在踏勘玛纳斯河流域时,面对茫茫荒原,扬鞭一指:“我们就在这儿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代。”
  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设备,靠这支“三无”部队,在这亘古荒原建城市,莫不是“天方夜谭”?在这一马平川的旷野,只有一条山洪造就的卵石沟,猛一看宛如一条流淌着石头的河。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资命名,于是,留下了石河子这个苍凉的名字。
  但是,既然是军人下的决心,就没有军人拿不下的城堡。他们选派部队的“秀才”,到军区工程处学建筑工程技术;举办“草班大学”,培训自己的“小鲁班”;抽调懂行的战士,自己烧砖、烧石灰;利用当地产的胡麻油,自己炼制油漆;派4个团进天山,1个团伐木,3个团拉运。6天一个来回,一个来回就是100多公里。整整一个冬天,战士们用肩膀把6000多根粗大的圆木扛到了石河子。军人硬是用他们的铁肩,拉出了一座城市。
  石河子的第一代开拓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的青春岁月与这片戈壁滩联系在一起,此后的第二代、第三代建设者用同样的忠诚之心书写着这座年轻城市新的篇章。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战场,这些有着严密组织,善于吃苦,善于打硬仗的“军垦兵”不畏艰难勇于探索。
  石河子是新疆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各地客商纷纷来到了这里。与香港合资的广东汕头纺织有限公司,和石河子“八一”棉纺厂合资组建新润纺织有限公司,租用“八一”棉纺厂1000多平方米厂房,双方各投资7500万元,从瑞士、意大利引进气流纺机,据了解,这种先进的设备全国仅13套,这里就有6套,纺出的纱主要作牛仔布的原料,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石河子人带着自己的产品走出了新疆,走出了国门。还在80年代后期,兵团组织人马四处推销库尔勒香梨。没想到,其貌不扬但品质卓越的库尔勒香梨,备受外宾青睐。他们带回这个信息,很快使当地香梨面积迅猛发展,果品成为东南亚和欧美市场的抢手货。这“惊人的一跳”给农业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在这样一场“商战”中,兵团锐气不减当年,只要对发展有利的,他们就大胆地试,大胆地改。全国百家企业搞转制试点,石河子八一毛纺织厂率先介入,它要为全兵团720家独立核算企业探路。今天,石河子又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和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
  不断的创新使石河子无时不呈现出勃勃生机,这座有着26万人口的城市,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7.23亿元,约占全兵团的1/4,在新疆各地州的兵团各师局中独领风骚。(附图片)
  题图:石河子新城。王建军摄
  图①:这座楼房是准噶尔盆地有史以来的第一座楼房,1952年落成,现为石河子市委办公楼。
  祝谦摄
  图②:石河子老街一角。王建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