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建立和巩固哪个“容易”哪个“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3-05
第2版()
专栏:

建立和巩固哪个“容易”哪个“难”
李若彬
有这样一些同志:喜欢参加建立新社的工作,而不愿意作巩固已经建立起来的新社和老社的工作。
有这种想法的同志,一部分是过去参加过建社工作的,他们满足于已有的“本钱”,认为建社就是那么一套,而且一下子发展多少社,有数字,又容易看出成绩来;巩固社,又费力,又不容易看出成绩。另有一些同志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他们认为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既是对农民有利的事情,政策、道理也很清楚,只要一“说”,农民就会“服”,比较“容易办”;而要帮助已经建立起来的老社做好经营管理工作,保证增加生产,里边问题很多,就“不容易”了。还有些同志认为,建社是推进社会主义阵地,干起来有劲;巩固社是“守着不动”,很不带劲。
农业合作化本是一项整体的、系统的任务,很不该把它分为“容易”和“难”的两部分。事实证明:只有认真、细致地作好建社阶段的各项工作,才能打下巩固社的基础;也只有作好巩固社的工作,才能更有力地吸引农民,给以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放松了前者或后者,都会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发生不利的影响。做任何革命工作,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适应革命的需要,和满足群众的需要,而不应该把是不是“容易做”是不是容易“看出成绩”是不是“合乎自己的兴趣”放在最前边。
事实上,建立新社和办好新社老社,也很难说哪个“容易”哪个“难”。
巩固农业社确实是不容易的。但是,也决不能把建社看成轻而易举。建社过程是入社农民的新旧思想进行激烈斗争的过程,农民的思想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各阶层、各户、甚至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由于经济条件不同,社会主义觉悟的程度不同,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各项政策的理解不同,因而思想问题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想通了,在另一个问题上又发生疑虑;或者今天愿意了,明天又不愿意;本人愿意了,家里别的人又发生了不同意见。要打通各种思想,达到“本人愿意,全家高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处理入社农民私有的生产资料,更是复杂的工作,不可能拿“一套”办法到处套用。要做好这项工作,也不是易事。培养骨干,更不是短短几天可以见效的。
但是,为什么有些同志会觉得建社“很容易”呢?他们主观地认为:“大势已定。细致的、艰苦的群众工作已不适时了,那是‘手工业的方式’。现在可以趁热打铁,大闹大干!”碰到并不像他们想得那么顺利的情况,他们就走“捷路”,用“排队”“扣大帽子”“轮流谈话”,或要农民讲“不愿入社的理由”等办法对待农民。处理各种具体问题,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通过决议”就算完事;甚至由少数办社干部制定了一套办法,就让群众照办。社里的骨干,也是由办社干部指定的,或者在指定以后在社员大会上形式主义地“通过”一下。据说,这样做,的确“很容易”,在一两天之内就能“建成”一个甚或好多个社。
事实是无情的。正是在这些同志工作的地方,有些农民在入社时先把牲口卖了;有的社刚刚“建成”,就有人要退社;个别地区入社农民中多数人思想动荡不定;有些社在建社以后生产处于停顿状态。虽然新社“建立”起来不少;可是,成绩究竟在哪里呢?
在领导建立和巩固农业合作社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具体困难,这是没有什么奇怪的。我们不能遇难而退,也不能避难就易,更不能独出心裁地“化难为易”,简单从事。想在这里走“捷路”,必然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
另一方面,也不可把办好老社看成多么“神秘”的事。过去很多人不是也觉得建社很“神秘”吗?好好学习党的政策,又深入到群众中去学习,很多人已经大体上学会建社了。只要放下架子,继续学习政策,继续向群众学习(特别是向办好的老社学习),工作中的困难是能够克服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