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呼唤体制创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编余短论

  呼唤体制创新
  苏天
  从当年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开始,高技术产业是在市场机制下起步的。它最早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怀抱,在市场的风浪中发展壮大。今年以来在股市上扬中充当“领头羊”的,就是所谓“高科技板块”。
  高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较少受到企业规模、资本实力等条件的制约,后来者可以居上,无名企业也能一鸣惊人。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而对于我们传统的包得太多、管得太死的科研体制来说,它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旧体制下运转不灵的人、财、物,停留在样品、展品阶段的科研方向,是不可能带动高技术产业举翼高飞的。
  我们欣慰地看到,从上海不同技术领域的5家研究所组成高技术研究发展基地,到四通民营科技企业的产权改革,都在致力于“改制”。像流动人员和固定人员平分秋色,每年人员更新率不低于5%,开展所际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组合社会资源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成为股东,都是在传统体制下难以想象的突破。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国力盛衰的决定性因素。这里所说的创新能力包括技术上的创新能力,也包括体制、机制上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体制创新还是技术创新的支撑点。
  “五四”新文化运动呼唤科学这位“赛先生”已经80多年了,为什么我们的科学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曾有学者指出,原因之一就是“赛先生”缺少另一位“康先生”(商品经济)的支撑。这话有一定道理。科学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振兴高技术产业,就需要像上海高技术基地这样的改革意识、这样的市场导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