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育一批人才兴一批产业富一方农民 安徽农大15年科技扶贫硕果累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5
第1版(要闻)
专栏:

  育一批人才兴一批产业富一方农民
  安徽农大15年科技扶贫硕果累累
  本报合肥7月14日电记者刘杰报道:安徽农业大学15年科技扶贫硕果累累。最近,这个学校又组织了一批专家、教授开赴大别山区,开始了新一轮的扶贫攻坚。
  安徽农业大学15年来致力于科教兴农、科技扶贫。到去年底,安农大累计推广各类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400多项,有上百项成果发展成为区域内的主导产业,使10多万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实现了该校当初制定的培养一批人才、推广一套技术、开发一个项目、兴起一批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工作目标。
  早在1984年,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刚刚下发,安徽农大就立即组织全校师生学习贯彻,成立了“扶贫办公室”,制定了扶贫政策,派出200多名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山区,配合当地政府,对山区气候、土壤、农、林、茶等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形成了“安徽省大别山区农业总体发展战略”、“安徽省大别山区重点支柱产业发展战略”等研究报告,不光为省、地、县党政领导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也为本校参与扶贫理出了思路。
  1985年,安徽农大与“将军县”金寨县政府携手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全日制县属农业专科班,10多年培养了500多名科技人才。随后,安徽农大又与全省40多个地、市、县合作办学,同时举办各类培训班,15年来,接受培训的学员已达150多万人。经过培训的人才,有的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有的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安徽农大特别重视把教学科研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山区栗树多,但空蓬率高,是农民致富的一大障碍。该校任立中教授和同事们一起潜心攻关,终于揭开了“板栗空蓬”之谜,并从1987年起全力向山区推广应用“板栗丰产技术”,到去年已推广50万亩左右,累计新增产值3亿多元。宛志沪教授全力研究引种西洋参,使农民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多年来,安徽农大积极参与省、地、县开发项目,承接国家和省科委、省扶贫办下达的科技扶贫攻关项目,很多项目都产生了可喜的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