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为产业化创造体制和政策环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5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为产业化创造体制和政策环境
  盛夏时节,本报经济部与农业部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河南科迪集团,在郑州共同举办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讨会”。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它不仅作为一种理论,更是作为一种实践,在农村广受欢迎。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各地涌现了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它们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农民,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推进了农业的市场化改革,也给农民带来实惠。
  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理论和政策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及大中型龙头企业的代表,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和难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广泛的交流。本版将分两次摘登这次会议的发言摘要(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的发言已刊登在本报7月1日第十一版)。
  ———编者
  国家计委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马晓河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
  第一是低水平、规模小的中小企业多,而规模大、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少,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弱;第二是农产品初加工多,精加工少,加工增值能力低;第三是大路产品多,名优特产品少;第四是企业与农户在利益连接方式上是松散型多,紧密型少。大部分地区由于受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的限制,在同一平面上建设一些大同小异的生产项目,并集中在同一类产品经营上,结果造成产业结构雷同、产品销售不畅。
  现在各地一提起农业产业化,就简单地归结为,要建几个大基地、几大主导产业和几家龙头企业,但忽视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育。致使我国农村市场一是法规不完备、体系不健全、秩序不规范,严重干扰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二是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应该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产品价格、资金、土地流转和技术转让,往往受到行政干预,限制了产业化发展。
  我认为,眼下最重要的,是深化改革,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统一指导和协调管理;制定好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明确农业产业化指导方针、发展思路和政策取向,避免盲目性和重复建设。
  利用目前农产品供求平衡的良机,敞开农产品市场,构成公平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打破行业、部门垄断,消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封锁,鼓励农民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组建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农民流通组织和龙头企业;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办民间科技组织,鼓励和扶持产学研一体化企业的发展。
  特别要利用银行资金供大于求的机会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和贷款规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投入农业;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上市数量,尽快培育和扶持一批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给这些企业以资金、技术、市场准入和进出口贸易权,鼓励他们迅速发展,具备同国外企业竞争的实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