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山里汉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6
第12版(周末副刊)
专栏:路边拾翠

山里汉子
姚昌忠
山里汉子,大熊般气力,能削掉一面坡,能搬开一座山,还能叫河川改道。山里汉子,大熊般走路,到哪儿都地动山摇,整个村子跟他走,地面也发出呷呷声。
在山里久了,只要留心,就会见到这样大熊般的山里汉子。
六十年代,天下大乱。长城脚下一个偏僻沟谷小村爬烽火台拆长城砖给队里盖猪圈。那时造反派当家,瞒着公社,隔三岔五的去。翻山越岭来回几十里山路,一般劳力背两块,给五个工分。壮劳力背四块,十个工分。有个壮汉叫卫大脚,背六块,就不止十五个工分了。他在烽火台见一城砖上印一大脚印,是古人留下的足迹。比了比,比谁都大,比他的大脚也大许多。回村后问村里小学老师:“古人的脚比现在人大?”老师摇头。卫大脚为此疑惑不解,见人就问。到后来终于传到公社。村里挨了批,回来把一口恶气出到卫大脚头上。“文革”期间闷头生产的山里贫下中农比起城里人要轻松许多,唯独社员卫大脚窝囊受气。
七十年代,云南楚雄山中坝子里有一大汉,为要拓坯盖屋,将自家旱地挖了,取出浮面好土往坑里注水,待生土泡成稀泥牵一头水牛下去踩。从早至午坑内烂泥已踩成黏稠胶漆。水牛虽号称农村活拖拉机,每拔出一只牛蹄不知要费它多少牛力气。到后来,干脆罢工,抽鞭子抡棒子夯也不走。惹得汉子发起性子纵身跳下,赶着陷在坑里的水牛跟自己一同踩踏。直至太阳偏西才赶牛出坑,给牛喝一桶专为牛熬煮的腊肉汤方告干休。紧接着翻身下坑挖泥上坑拓坯。围观的人都说这汉子是熊,比水牛力气还大!
八十年代西蜀邛崃山路上,一溜十来副山货担子咯吱咯吱。担子不轻,榆木扁担已呈弧形。山路上肩挑背扛为尊为大,迎面若有车来,不论自行车、架子车或拖拉机都靠边暂停,等担子过去。自古以来山中行路就有这样的不成文规矩。说起来也有案可查。南宋孝宗淳熙辛丑年即1181年就有“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的《仪制令》即交通规则。(或许正因如此,汪曾祺先生游泰山时,在山路上被担山人的扁担铁尖把右眼角划出血,不得道歉却反被对方提示:“你注意一点。”无论南北东西,负载重物者总只抓住“轻避重”这条理。)四川山里汉子大多矮壮如石砣石墩。他们世代搬山。从蛮荒古代就流传五丁开出川陕金牛道的故事。当代涌进城里的“棒棒队”身上也有古时五丁的身影!
九十年代该是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年头。一不小心,一座城市或一户人家就会变得不认识了。在这十年里,不离本土面向黄土背朝天发家致富的不在少数,进城里建筑工地混出模样的更多。进城打工的人流中当然也有山里汉子大熊般的身影。他们反映农村劳力的动向,怎能不来!陕西勉县定军山是当年五虎上将黄老将军刀劈夏侯渊的地方。山下一男子来到北京城郊,从卖豆腐卖面皮凉粉卖菜做起,不到十年就把老婆娃娃亲戚邻居带进京城郊区。初来时这陕西佬骨头架子虽然不小,却像一只偎灶瘦猫,人前一副怯相。现如今他已开起嘭嘭乱叫的“狗骑兔子”三轮柴油运货车,每天天不亮从大钟寺贩菜来,在菜市场吆喝叫卖。别人蹲着卖,他从早站到黑,铁塔般矗着吼着,早已变成膀大腰圆肉厚嗓门大的一条大汉了。
山里汉子,一旦和市场经济接轨,都会变。变成熊!变成龙!变成世上从未曾有过的充满巨大活力的伟大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