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乡企呼唤管理创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7
第6版(乡镇企业)
专栏:焦点话题

  产值过亿元的企业,领导不懂标准和计量;走进企业,谈的多是项目和投资,看到的却是混乱的生产现场,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还有高增长下的低水平盈利,百分之十七的企业存在污染问题……
  乡企呼唤管理创新
  本报记者董建勤
  编者按: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乡镇企业“要强化企业管理,有一套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东西,向管理要效益”。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表明:管理是科学,管理是生产力,管理促改革,管理促发展,管理出效益。改革和科技代替不了管理。什么时候重视管理,加强管理,企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忽视管理,放松管理,企业就要吃苦头。切实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乡镇企业改革、发展和提高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好企业好在哪儿?成功企业的回答不外乎四方面,那就是好产品、好机制、好管理和好班子。当然,“人为本”,好班子是关键,但其共性则是善管理。
  乡镇企业也不例外。
  目前,乡镇企业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市场配置资源、调节生产的作用日益增强,国内外竞争对象增多、竞争范围扩大、程度加剧,乡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步履维艰。
  但相形之下,乡镇企业的管理工作总体上比较薄弱,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少企业在产品质量、资金使用效益、劳动生产率、原料能源消耗及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差距明显,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管理滞后不容乐观
  窥一斑可见全豹。1998年乡镇企业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7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2个百分点;一些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资金周转不快。还有一些企业物资、能源消耗高,环保意识淡薄,危害严重。据调查,目前乡镇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占全国的21%,工业废物排放量占全国的89%。上半年的形势表明,乡镇企业的增长幅度继续呈下降趋势。
  深入采访,记者深感乡镇企业普遍缺乏高级人才特别是企业家人才,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不高;管理意识淡薄,一些企业和地方用很大精力抓投入和发展,却不怎么重视管理,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以改革、发展代替管理的倾向。加之乡、村领导对企业行政干预过多、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队伍不稳定,企业所沿用的老一套粗放管理方法,与现代化生产极不适应。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停留在经验型管理阶段,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出路在于管理创新
  出路在于管理创新,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改造传统管理,实施科学管理。
  现阶段,乡镇企业的管理创新应针对一系列新的课题展开,比如,如何理顺企业内部决策层、实施层和操作层之间的统分结合关系,探索企业内部分层、分级、分权管理的新方式;怎样推行计算机管理,加快信息网站建设,有条件的企业如何实行计算机全程化管理;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让政府依法管理、依法行政,集体经济组织仅以对企业的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管理所有权,放开经营权,实施调控权,履行监督权,等等。
  坚持“由浅入深、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形成特色”的思路。不少企业的实践证明,最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方式,也是最科学的管理方式。同时,把管理的源头继续向市场的纵深处延伸。乡镇企业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必须和市场紧密结合并随其变化而不断改进、完善,要积极推行财务预决算制度、材料采购公开评审制度、经营管理者年薪制度。
  管理创新永无止境
  创新的关键之一还在于管理人员敢不敢闯新路子。据了解,到1998年底,全国乡镇集体企业拥有各类经营管理人员406.6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42%。这个比较系统的企业管理网络在管理的理论、观念、制度、内容、方法和手段方面亟待创新。为此,农业部将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乡镇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将逐步实行乡镇企业厂长(经理、董事长)任职资格制度,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在乡镇企业职工中开展技术职称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行各类人员持证上岗。
  创新管理无止境。农业部总经济师、乡镇企业局局长姜永涛介绍说,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我国乡镇企业管理体制正在从“两头小、中间大”(即重生产,轻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的“橄榄型”向“两头大、中间硬”(即重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强化生产环节)的“哑铃型”转变;管理方式正从单一的生产经营向生产经营、资本经营与战略管理等相结合转变;管理重点正从着重物和事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转变;管理手段正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学型转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