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靠“村花”致富——章丘市旭升村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7
第6版(乡镇企业)
专栏:华夏新村

  靠“村花”致富
  ———章丘市旭升村访问记
  本报记者贾建舟宋光茂
  中国锻造协会的第一个村办企业会员、农村里的国家二级企业、完善的精神文化娱乐设施——山东省章丘市旭升村拥有了这三朵“村花”,1000多户农民就有了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有了提高自身素质的大课堂。
  旭升村,山东省中西部的第一个亿元村,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没有特殊的区位优势,没有特别丰富的资源,只有人均1亩左右的土地。它是全国大多数乡村的一个缩影。这片村落在1955年成立高级社时得此生机勃勃的名字,但在1978年以前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像命名者所期望的那样如旭日东升。村民们向记者表达得最深重的话语是,他们的村子和他们的日子如旭日东升般的变化来自农村改革以后培植出的“村花”。
  村民们承包了土地后,自己掌握了资源,又解放了劳动力,于是在1985年前后村里就建起了10多座以土壤为主要原料的红砖厂。村里的铁匠们也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把原来的“一盘红炉”改造为小型的锻造厂,使旭升村有了收入来源。
  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后,村里建起了自己的骨干企业——拥有现代化设备的锻造厂和水泥厂,“村花”含苞待放,传统农业村开始向农工村转变。骨干企业在90年代初崛起,“村花”绽开,旭升村在1991年一跃为“亿元村”。现在,村里80%的劳力已经成为“两栖”村民,既种着一份土地,又是村办企业的工人。由一盘红炉起家的锻造厂,年产值5000多万元,每年出口创汇近百万美元,是中国锻造协会的第一个村办企业会员,被誉为“江北第一锻”。
  在这两朵“村花”的带动下,工农业总产值的最高年份达7亿多元。现在集体经济的资产已积累到2亿多元,比20年前增加了100多倍,人均存款8000余元。
  旭升村前两朵“村花”的绽开为第三朵“村花”提供了充足的养料。近3年来,旭升村投入650多万元,建起了村办学校的现代化教学实验楼和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体育场、灯光游泳场、台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及棋室、卡拉OK室等文体娱乐场所。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加快了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化的步伐。农民企业家、锻造厂厂长吉喆在介绍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情况时,熟练地使用“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周期”等专业名词,令记者惊讶不已。旭升村新近还对资不抵债的另外两家村办企业果断地实施了破产处理。“经济生活中没有死,就没有生嘛。”噢,这就是经历过市场竞争风浪考验的农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