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第一流的电焊工——王义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3-06
第2版()
专栏:

第一流的电焊工——王义田
本报记者 苗风
在太原电热厂的苏联电火焊专家列别节夫常常亲切地称呼电焊工王义田是“中国第一流的电焊工”。
还是在去年八月十二日上午,一号锅炉进行第一次水压试验的时候。列别节夫盯着水压表,当指针指向“10”“15”“20”“25”“30”“35”时,就让电焊技术员林复德和王义田去检查焊口。一阵,他俩汗珠滚滚,满脸堆着笑跑来告诉专家,“专家同志,没有一个焊口漏水。”在旁的许多技术员和工人们相互咬起耳朵,重复着“没有一个焊口漏水”这句话。列别节夫惊奇地笑了笑,对王义田说:“你平时的工作已足以使我完全相信你,可是这一次我还是要亲自去检查。”说着他拿起电筒,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仔细地检查了一遍。
列别节夫内心的满意和兴奋,好像都集中在那眯缝着的海蓝色的两眼里。他拍了拍王义田的肩膀,伸出大拇指说:“啊,没有一个焊口漏水。这是稀少的,你是中国第一流的电焊工,祝贺你。”他对王义田说这些话的时候,似乎忘记了王义田并不懂俄文。王义田搓了搓手,笑了笑,说不出一句话来。
工程随着时间进展得很快。不久,二号、三号锅炉也都进行了水压试验,都是一次成功。列别节夫比一号炉一次水压试验成功时还要兴奋。他拉着王义田的手说:“亲爱的同志,你知道你一共焊了多少焊口吗?”王义田想了想说:“大概有一千五六吧?”列别节夫摇了摇头说:“不对,”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在王义田面前晃了晃:“两千多。”大家都笑了。
锅炉工地技术员石磊用下面的数字,给王义田的工作量作了说明:仅水冷壁部分就有焊口两千多个,如果把每一个焊口拉直再连接起来,就有一千一百四十市尺长;如果把焊过的管道连接起来,就有四十华里长;从王义田手里经过的焊条一共有六百二十多斤。
水冷壁是高压管组合体,焊接要求是每一平方米厘抗拉强度四十公斤;弯曲一百六十度;冲击韧性八公斤。焊接高压管的人是要经过严格考试的。去年四月,考试结果只有王义田一人合格。整个电热厂锅炉管道的焊接工作就不得不由王义田一人担当起来。
高压管道焊接工作要在高达十四至二十公尺,管道纵横交错成网的高空进行。管道和管道的间隔,最宽的地方只有三百四十二公厘,刚能侧身挤进去;最窄的地方只有十七公厘。在这里工作,常常要像一条蛇一样,把身体弯成几道弯才行。王义田一个人进行这样艰苦的工作,从来没有说过半个“苦”字。
王义田常常感到苦恼的,倒是自己的胃病。他不止一次企图把全付精力高度集中在工作上,把疾病给予他的痛苦在实际上和心理上排除。但这是困难的。
有一次,他从早上八点一直工作到下午三点,由于饥饿,胃酸猛烈地涌上心头,连眼里都刺出了泪。他靠在交手架上,闭了闭眼睛,这时,他忽然想起了过去的情景:
十六岁那年,家里少吃没喝,父亲把自己送到石景山发电厂,求爷爷告奶奶的,才当了一名临时工。日本鬼子统治下的发电厂,就是活地狱。有一次,因为没有听懂一个日本工程师的话,被用钢尺打得满身是伤,躺了三个月才下地……接着又是北京解放的情景……入党时的高兴劲儿和庄严的宣誓……在工人业余学校里……党派自己到东北向苏联专家学习……回想起了以往的一切,想着想着,他紧了紧裤带,继续工作了。
事后,他才想起,在下班前曾听到有人叫:“王师傅,吃饭了。”自己也应声了。可是当人们都走了的时候,他却把吃饭这回事忘记了。
去年冬季,有一部分焊接工作要在空场上进行,当时气温是零下十七至十八度,带哨的西北风简直刺入骨髓。但王义田想到的,不是大夫劝他尽量避免受凉的劝告,而是想到专家讲的:焊接要防止温度过低,而且要防风。他想工程这样紧张,还能等待搭暖棚吗?而且搭一座暖棚要用多少人力和花多少钱呢?他找了几根木杆,绑成架子,钉了几片破席子挡风。就这样工作一阵,呵一呵手,完成了焊接任务。
任务越紧,胃病就越发作得厉害,好像有意和他作对。有人劝他休息休息,他说:“我为什么要带病工作呢?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技术工人太少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太原电热厂对太原的工业生产太重要了,我能忍心去休息吗!”
正因为王义田时刻都感到我国技术人员的缺乏,因而技术是不在他身上停留的。他对待学徒就像对待最亲爱的弟弟一样。
一九五四年五月一日,他和学徒萧海筹订了一年半的合同,分七期完成。合同规定从第一期教学一般点焊方法和注意事项开始,到第七期焊一些低压管路和不重要的容器结束。可是,到今年一月三十一日检查第三期合同的时候,萧海筹已经能独立地焊接低压管路和不重要的容器了。王义田说:“海筹,咱的合同要修改一次了。你学得真快,真好。”
萧海筹说:“王师傅,修改合同不正说明你教得更快,教得更好吗!”
王义田每天晚上都要看两小时书,有问题就记下来,向技术员和专家请教;尽管他的工作使专家多么满意,他一点也不骄傲。他一看到专家就问:“专家同志,你看我的工作还有什么不够的地方吗?”如果专家向他讲解了什么,他就抽空儿把这些告诉萧海筹。
萧海筹说:“我们王师傅真好,不愧是共产党员,一点也不保守,教我实在用心,还常把住我的手操作呢。他常说‘海筹,要好好学,咱中国的技术人材太缺,一个就要顶一个人的事,咱要能赶上国家建设的要求才行。’”
王义田也常常这样教育萧海筹:“苏联专家说过,技术不应成为任何人的私有财产,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钱,要把它当作公共财产才对头。我在阜新、郑州、西安向六七个苏联专家学习过,他们都是这样看问题,这样对待我的。海筹,你将来当了师傅,可不要忘了这一点呀!”
萧海筹说:“我还要告诉我的徒弟,到他当了师傅的时候,也要作到这一点,并且也把这一点传给他的徒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