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神笔译名篇——评《冰心译文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6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专家荐书

神笔译名篇
——评《冰心译文集》
石真
在冰心先生数量惊人的翻译作品中,印度作家作品的译文占大量篇幅,其中泰戈尔的诗歌的翻译译文清新流畅、隽永优美、生动传神,使读者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冰心先生说,她最喜欢的是泰戈尔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把自己用孟加拉文写的诗歌译成英文出版的作品,是一部诗人自己精选精译最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集,是他的一部再创作。1912年诗集英文版问世,立刻得到西方读者的普遍认同和热情赞赏,并使泰戈尔于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吉檀迦利》是公认难译的一部作品,它要求译者在学识、才华,甚至在思想等方面几乎与作者处于“势均力敌”的地位,才能胜任。
冰心先生是理想的译者。
冰心先生是作家和诗人,深知在创作实践中的甘苦;她也曾将中国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漱玉词》译成英文,有着在翻译过程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痛苦的经验”;泰戈尔是她年轻时“仰慕”已久的外国诗人,自然会在思想信仰、人生探索方面和作者有着一脉相通之处,在她早期诗作《繁星》、《春水》里,就可以找到泰戈尔的影子。这些并不是所有的翻译家都能够完全具备的。
冰心先生对原作的理解既深刻又全面。她深知无论诗人笔下虔诚呼唤的是我的父、主人、国王或是朋友、诗圣、情人……都是在他心中“燃起理智之火的真理”,都是他对人生理想的探索和追求的象征。诗人笔下歌颂的神不在超脱尘世的虚无飘渺的天庭,是活动在大自然中,在“锄着枯地的农夫”、“敲石的造路工人”、“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也就是说在人类活动的现实世界里,这神与人同在的地方,就是诗人追求的最美好的境界。而且坚信,只要人人在“思想中屏除虚伪”、“驱走一切丑恶”,在“行为上”努力体现神的旨意,保持个人“永远纯洁”,达到“自我完善”,“在劳动里”、“在流汗里”、在服务与牺牲中奉献出人人的爱,就能与神会合,一旦人神合一,人性就会得到升华,国家从而也会得到自由,就能进入他理想中的“人类和谐”的最高境界的自由天国——“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在那里,知识是自由的;在那里,世界还没有被狭小的家国的墙隔成片断;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在那里,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伸臂……进入那自由的天国,我的父啊,让我的国家觉醒起来罢。”
冰心先生以她作家的智慧、诗人的灵感和对作者的理解和同情,运用她的神笔,把这一百零三首诗歌精确传神地描绘成一幅长长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正如她在《吉檀迦利》译者前记所说的,从这些诗的字里行间,使读者仿佛“看见了提灯顶罐,巾帔飘扬的印度妇女;田间路上流汗辛苦的印度工人和农民;园中渡口弹琴吹笛的印度音乐家;海边岸上和波涛一同跳跃喧笑的印度孩子,以及热带地方的郁雷急雨,丛树繁花……”使读者“似乎听得到那繁密的雨点,闻得到那浓郁的花香”。
冰心先生认为,翻译作品主要是“为供给那些不认得外国文字的人,可以阅看诵读,所以既然翻译出来了,最好使它通俗”。她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她处处为读者着想,对读者负责的严谨的作风使她尽量避免“太”直译了,以免生拗直白,“太”意译了又不能传出原文的神趣的种种缺陷,从而恰如其分地做到翻译中在“达”上的要求。既通俗易懂,又优美传神。文笔之清丽、婉转、自然、生动,是她全部译著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
一叶知秋。一部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利的文词的最难译的诗集,在冰心先生信、达、雅浑然一体的神笔下,为它披上一件贴切、合身的中文新衣,又保持着原作“异国风情”的绰约丰姿。确实可以称做中国近代翻译史上一部“精品”。
至于冰心先生所译的其他诗人、作家的诗歌,包括小说、戏剧、散文等翻译作品也都和这部“精品”一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也就没有必要再多说什么了。
正如冰心先生的文学创作培育影响了中国几代青年读者,她的翻译作品也必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冰心译文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