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记录“海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6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舞台屏幕

记录“海选”
吉林省镇赉县大官营子村,在去年的村民选举村干部中,村民们以很高的热情通过被当地称为“海选”的形式,选举自己信得过的村干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摄制的纪录片《海选》,真实地记录了这次选举。该片播出后,不仅引起了国内的关注,而且还获得了第三十九届蒙特卡洛国际电视节的“女神银质奖”。日前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记录‘海选’”的赏析研讨活动中,影视方面的学者就该片的真实性、艺术性以及纪录片的魅力等作了分析、欣赏。
尹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海选》在记录未知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有计划的剪辑,强化了它的戏剧性,对生活做了一些合理的提炼,增强了吸引力,只起串联作用的旁白,不干涉事件的形成、发展,不评价,强化了真实感,增加了画面信息。一部纪录片,它带给观众最大的我想不是故事,也不是情节,而是从这个过程中看到活生生的人的一种心态,让我们在一种真实的状态下产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交流,从而达到相互之间的了解,而这种状态正是通过细节所反映出来的。可以说,这部片子在艺术与生活原生态的矛盾解决上,进行了很有益的尝试。
马修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这部片子的镜头基本上是平视的,这就增加了民众性,编导不动声色地体现出一种大气,也使鲜活的生活、真实的语言更加完整、更加吸引人。在这部纪录片记录的真实过程中,还有意识运用了电影的手法,把纪录片做得很艺术化,在片子中,我们看到按照严格的逻辑往前走的东西被打乱了,而这恰恰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这部片子剪辑得特别好,它按照各个兴奋点掌握了外在和内在的节奏,做到了张弛有度,舒缓紧密得当,看起来很舒服,从中可以感觉到编导的素质。而从艺术入手,真实反映出农民的生存状态,是这部片子非常成功的地方。
胡劲草(《海选》编导):这部片子有不少地方是有构想的,预想选举过程、画面设计等,在不违背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前期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在我们对选举过程有把握的情况下,出现了预料之外的情况,它又是一种非常真实的存在,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经历过这些之后,我感受到,在整个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如何把握住现场出现的所谓“杂音”,对记者是很大的考验。
朱波(《海选》策划):村民选举在全国到处都有,而东北农民的语言是最生动的,也是最幽默的,这对于以真实为最主要特征的纪录片来说,是很重要的方面。为了让农民适应拍摄,在镜头前不害怕,我们提前跟他们打交道,互相熟悉,消除了彼此间的陌生感,这样在拍片时他们的表情更自然,更加真实。
(中央电视台精品赏析栏目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