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1919年他说“不”——《我的一九一九》在巴黎拍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16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1919年他说“不”
——《我的一九一九》在巴黎拍摄
果永毅
八十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水岭,而“巴黎和会”则是它的导火线。为了让后人了解那段历史,缅怀存那段历史中在外交上捍卫民族利益的先烈,今年4月底,曾拍出过《小花》、《过年》等影片的黄健中率领陈道明、许晴、修宗迪等一批明星及阵容强大的摄制组来到巴黎,拍摄历史影片《我的一九一九》。“五四”八十周年纪念日当天,在巴黎近郊举行了庄重而简朴的开镜仪式。自此,摄制组便投入了紧张的拍摄工作。
黄导介绍,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描述国际重大历史事件的影片,全部镜头的拍摄都将在法国完成。影片的主人公顾维钧,作为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全权代表之一,以其卓越的外交才华,舌战日本,游说欧美,力争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的民族权益,改变中国屈辱的外交地位。然而,在弱肉强食的残酷国际现实中,弱国使节的外交才华再出众,也改变不了实力均衡的规则。最后,在北洋政府不置可否,代表团成员四分五裂的情况下,顾维钧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为中国近代外交史画上了一个光辉的句号——中国人终于第一次挺起胸膛,向列强说“不”!
黄健中表示,顾维钧这个人物是中国现代外交史上的一位奇才。他倾全力执导该片,正是出于对顾维钧爱国情操的钦佩。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我很敬佩顾维钧先生的外交才华和为人。”1972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毛主席想到当时旅居美国的顾维钧老先生,特意委托工作人员前往探望。黄导在认真研读《顾维钧回忆录》等史料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精髓。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塑造出一个十六岁只身赴美求学,忧国忧民,始终不忘寻求革新救国的学问,然而帝国主义恃强凌弱的本性最终教育了他,弱国外交的无奈令他回天无力,最终只能以“拒签”表达自己爱国情操的爱国知识分子的生动形象。黄导评价说,领衔主演的陈道明是他遇到的第一个注重从文学形象开始塑造人物的演员。他常常主动向导演提出建议。为了强化展示影片主题,他反复琢磨“拒签”一场的台词,根据自己对角色思想内涵的理解,重新撰写,改得十分精彩。许晴、修宗迪等主要演员也是一样,主动参与角色艺术形象的创造。黄导认为,这是影片能够成功的一大优势。
开拍不久,发生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的外交事件,激起了海内外炎黄子孙极大的民族义愤,同时,也激发起中国人民加速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这使得《我的一九一九》摄制组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弱国无外交”的主题得以进一步升华。他们自觉地借助这股激情,为自己的工作加码,争取尽早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中方人员的吃苦耐劳与团结协作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着法国演职人员。饰演顾维钧的房东女儿让娜的法国演员萨哈,为中国朋友的敬业精神和盛情所感动,再苦再累总是高高兴兴,尽职尽责。目前影片的拍摄工作已接近尾声。黄健中导演说,他们的目标不仅是向建国五十周年大庆献礼,还要使影片经受得住跨世纪的历史检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