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如何迈向新世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24
第8版(视点·统一战线)
专栏:建言献策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如何迈向新世纪
  编者按: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北京市政府、科技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中关村的建设是继深圳等特区、浦东开发区之后,21世纪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龙头,是一项增强综合国力、迈向新世纪的战略决策。
  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共北京市委于7月5日共同召开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现摘要刊登如下。
  王文元(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园区建设应有以下政策措施:(1)便于创业人员自由进入和退出;(2)要允许新技术在这里“孵化”;(3)要建立风险基金;(4)允许在融资上给予方便;(5)要充分保护单位或个人的知识产权;(6)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包括所得税和再投资的优惠,支持高科技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7)为成功的企业上市提供方便;(8)对企业要进一步放权,包括领导班子成员自定,研究项目自定,分配自定,产品开发自定。不要给那么多的限制,限制越多,发展的局限越大。
  王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从软环境上看,中关村科技中创新的成分远远不够,自主创新技术非常缺乏。目前,中关村还没有一项能打入世界的技术项目,这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在管理方面我们的差距更大。我们现在最需要两种人才,一种是具有市场观念的科学家,要培养出能对技术前沿有敏锐感的科学家;另一种是要培养真正的科技企业家。职业经理队伍的形成,标志着企业的成熟。要建立好的机制使年轻人脱颖而出。另外是产权改革,要让创业者、主要的经营者、技术骨干成为企业真正的老板,持有股份。对新兴企业来说,一开始就要明确。有了这样一些条件后,人才就能留住。
  郭励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产权制度是非常大的问题,也是国企改革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有三个观念问题还没有解决好:(1)现在的国企到底是国务院所有还是分级所有。过去把所有制和所有权混为一谈是不对的。所有制说的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问题;产权问题是所有者对于资产的所有权问题,和所有制不一样。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然会遇到很多产权的问题,有待解决。(2)国有还是法人所有。按市场经济概念,一个所有者拥有母公司,其下属子公司的所有者不是母公司的所有者,而是母公司,这就是法人所有的概念。如果中关村所有中央直属的企事业单位能在分级所属和法人所属的框架下主动解决产权问题,则更有利于中关村的发展。(3)应不应该给经营者产权,给创新者产权。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凭借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取得剩余资本权,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而且扩散成为职工持股计划。
  胡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从北京市政府给中央的报告看,发展高科技园区在环境方面考虑多,金融方面考虑较少。而世界的科技园区发展规律是都有先进的融资机制。科技的发展过程,从种子期到创新期到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每个阶段都需要风险投资,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高科技园区发展都得益于有好的风险融资机制。我建议在中关村发展风险投资机制的构成要素,第一是发展高科技的互惠基金和小企业的投资公司;第二要有项目筛选机制,向大专院校中有好项目的专家、学者注入资金;第三要发展市场,在中关村发展高科技产权交易市场,使风险投资和高科技企业的产权可以交易。我认为,任何国家的先进的高科技园区,是和先进的融资机制相结合的。
  纪世赢(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自然科学院院长):机制创新是中关村发展的灵魂,理论创新是中关村发展的命脉,技术创新是中关村发展的根基。园区要想发展必须坚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要有一个创新的机制。地方政府如果真的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必须下决心解决好一般性的体制和机制性的问题。
  (周舜武根据录音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