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出口:能否勒住下滑缰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26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出口:能否勒住下滑缰绳?
  本报记者龚雯
  回首上半年,用“严峻”二字概括我国出口形势当不为过。据海关统计,1—6月,全国外贸出口830亿美元,同比下降4.6%,这种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去年外贸出口总额达1837多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月均出口138.4亿美元,即使全年出口实现零增长,下半年月均出口也必须达到167.9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61.3亿美元),任务相当艰巨。那么,出口何以如此下滑?下半年能不能勒住下滑的缰绳?
  压力加大:外部环境恶化竞争激烈
  首先由于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我国受到的影响明显加大。欧元启动便利了区内贸易,且欧元已贬值10%以上,对我向欧盟出口构成强压,上半年对该地区出口由去年增幅近20%跌至0.6%,影响出口20多亿美元。北美自由贸易区作用增强,我国原是美国纺织品进口的最大卖家,现已退居第三,位于墨西哥、加拿大之后。
  其次,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尤其是部分原材料需求减少,价格猛跌,直接影响我初级产品和原料性商品的出口。同时,因部分商品国内外价格倒挂,减弱了我国加工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上半年玉米、原油、焦炭、钢材出口均出现两位数的大幅下降。
  另外,一些亚洲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与我“碰头”的商品在40%以上,而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些国家货币贬值,其产品出口竞争力增强,加重了我出口的竞争压力。据外经贸部匡算,近几年出口环境恶化使我国出口商品的综合竞争能力下降达10%以上。
  还有一点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美国一改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限制方式,由过去直接扣减我输美纺织品配额,变为加强对港澳纺织品转口贸易的检查,现已发生诉讼300多宗,今年1—5月我输港服装下降48%,减少出口35亿多美元。
  结构障碍:是贸易大国不是贸易强国
  其实,出口下降,最大的绊脚石是出口商品结构。
  据世贸组织提供的资料,1998年世界十大贸易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几乎都在40%,而出口居世界第九位的我国这一比重仅为6%;全球生物医药工程贸易额为1800亿美元,美国占到900亿美元,我国仅有15亿美元。因此,从结构上看,我出口商品虽然已从以初级产品为主转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商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还不高,外贸出口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也就是说,我国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还不是世界贸易强国。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于发达国家,出口商品结构与其他世界贸易大国相比显然处于弱势,严重制约了出口后劲。
  外经贸部副部长张祥把国际经贸比作一条大鱼,其最肥美的中段被美、日、欧等贸易强手分食了,我们现在吃着的大多是肉少刺多的鱼尾巴。人家出口打的是高科技牌,而我国近60%的出口是加工贸易,由于整体上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一遇风吹草动,竞争力就下降。
  亚洲金融危机让人们看到,原料性产品和传统产品的国际贸易受到的冲击最大,普遍出现贸易量萎缩、价格大跌,而高科技产品受到的冲击极小。浏览上半年出口统计报表,记者发现,降幅较大的恰恰是原料性产品(如粮、油、钢等)和传统的加工类产品(如服装、纺织品、鞋帽、玩具、箱包等),而在总体下滑的大趋向下,机电产品出口则逆流而上,保持稳定增长,增幅约10%。出口前景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科技兴贸:实现出口增长的捷径
  我国外贸出口约占国民经济总量的20%,出口的升降,直接关系到今年国民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国家已经或即将出台一系列新举措支持扩大出口,如近日再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使综合退税率平均上升了2.95个百分点;清理和优化出口环境,大幅削减“一关三检”费用;在财政、信贷上加大对出口的倾斜;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等。
  不过,实现我国出口增长的关键,还是要加速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当今国际贸易增幅下降,主要表现在结构调整,有些“夕阳”商品的国际需求减少,甚至被淘汰,而有些如高科技、信息等新兴产品的国际需求并不减少,甚至有较大增长。我们只能顺应知识经济和全球科技一体化的潮流,在继续实施“三大战略”的同时,大力推进“科技兴贸”战略。这既是克服当前出口困难的需要,也是中长期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外经贸部正与有关部门抓紧落实鼓励机电产品出口的政策,并研究制定有关措施,对高新技术产品实行优先特别扶持,现已确定把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消费类电子和家电等5个行业列为促进出口的重点突破口,为其创造有利的出口条件,力争在短期内形成一定的出口规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