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亚星”风采拾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26
第2版(经济)
专栏:

  “亚星”风采拾零
  本报记者刘国胜
  山东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的经验受到社会以及企业界人士的普遍重视。记者在亚星采访的短短几天里便听到不少动人片断,现采撷如下:
  “查”出来的典型。刘建平副总经理无意中说亚星集团“不跟风,不出风头”,其中就包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过去人们很少知道山东有个“亚星”,有意思的是,亚星经验居然是“查”出来的。事情是这样的:1997年,山东省审计部门发现,省内化工企业绝大多数亏损,唯有亚星集团不仅未亏损,反而效益增幅还很大。他们派人对亚星进行了必要的审计工作,结果发现了“新大陆”。省领导得知此情况,专门写信给省管理效益年活动办公室,希望他们总结亚星经验,在全省各行各业推广。
  没有下岗者。企业人员过多,是国企的一大负担。在亚星,共有4200名职工,至今只有转岗人员,还没有下岗职工。即使兼并了几家企业,也完全在内部消化。由于生产年年不断发展,企业内部成立了培训中心,对不适宜原岗位的职工及时进行培训,都随时转了岗。
  年年给职工调薪。生产发展了,管理跟上了,效益也有了,亚星年年给职工升级增薪,今年化工公司从6月份起每人晋升两级。职工家家有住房,即使兼并过来的企业职工也分到了住房。
  有望称雄国际市场。过去潍坊人不爱到化工厂工作,因为那里污染严重,条件太差,厂区内连树木都不长。现在,没有人不羡慕亚星的职工。他们知道,亚星正在筹划10万吨产量的氯化聚乙烯生产基地,到那时,亚星牌产品将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
  经济效益年年大幅增长。陈华森总经理在职工大会上宣布,今年集团将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利税过亿元,比上年增长25%。会场上掌声雷动,欢欣鼓舞。职工们心里明白,陈总说的,准能实现,职工的福利也会跟着“水涨船高”,怎么不欢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