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DVD:何时飞入百姓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26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

  DVD:何时飞入百姓家
  本报记者白天亮
  曙光初现
  进入1999年,视听产品制造商们惊喜地发现,DVD一改往日的门庭冷落,销量逐渐上升。统计表明,在1998年,DVD在影碟机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在0.6%徘徊,但到了今年3、4月份却出现明显的上扬,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其中广州的比重最高,超过了30%,深圳为8.1%。据预测,在“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DVD的市场份额还可能有新的突破,全年销量有望接近100万台。经过了3年多的沉寂,DVD生产企业终于望见了一线曙光。
  销量的上升与价格的下调密不可分。在北京的蓝岛商场,“DVD特价销售”的标牌格外引人注目,货架上七八个品牌的DVD价格大抵都在2800元左右,与一年前四五千元的价格相比,下降了将近一半。商场的售货员告诉记者,降价的确吸引了一部分消费者,从前DVD柜台基本是有人看没人买的,但4月份以来销量有了明显增加,有时一天能卖出十几台。
  据了解,由于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DVD生产企业已由尖兵变成方阵,除了从前生产VCD的厂家开始生产DVD外,一些高科技企业及彩电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个领域,国内目前共有30多家企业从事DVD的批量生产。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DVD的整机价格有了下调的空间,市场上甚至出现了2000元以下的DVD。这样的价位是极为诱人的,它仅比超级VCD高出500多元,但其清晰的画面、逼真的音质却远非超级VCD可比。江苏宏图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同时推出1999元的DVD,不到4天首批上市的2000台就销售一空。
  采用数字技术的高清晰度彩色电视的大批量上市也对DVD市场的启动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电视机是DVD重要的配套设备。如果电视机清晰度不够,即使拥有DVD也享受不到它高品质的画面效果。而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品牌的大屏幕彩电在清晰度上已基本符合DVD的要求。一份调查显示,在大中城市,购买大屏幕彩电成为彩电消费的潮流,25英寸以上的彩电约占彩电总销量的2/3。这一切都为DVD的强劲入市提供了条件。
  红花尚需绿叶扶
  曾有专家指出,当初VCD火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大量价格低廉的碟片出现,而DVD面世几年来的冷清,碟片缺乏也是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
  信息产业部广播电视处的施国强先生告诉记者,为了缓解DVD碟片紧张的现状,有关部门已批准了11条DVD碟片生产线,两条母盘生产线,每条有大约500万张的生产能力,如果全部投产,DVD碟片的价格有望从现在的八九十元一张降到五六十元一张。但施同时也指出,这只是推动DVD产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一步,在软件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区域限制就是其中之一。
  细心的购买者会发现,在每台DVD机的后背都有一个地球状图案,中间标有不同的阿拉伯数字,这就是播放碟片的区域码,原是为保护碟片版权而约定的密码,即不同区域码的机子是不能通用的。区域码的规定在一开始就受到了DVD制造商们的强烈反对,到第三代DVD机时基本上都在出厂前重新设置,拥有全区域碟片播放功能。但DVD制造商们反对的却一直是世界各地的电影制片商们所拥护的。对于他们来说,实行区域码可以使同一部影片在进入不同区域制作DVD碟片时都收取费用,全球有6个区域代码,影片就可以收6次费,不仅获取一笔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给盗版增加了难度。中国DVD市场的片源不可能仅仅是国产片,区域限制无疑给国内DVD碟片的制作增加了成本。
  “红花尚需绿叶扶”,一种影碟机的普及离不开碟片的支持。DVD市场想要真正“火”起来,看来在碟片市场的开发上恐怕还要老老实实下一番功夫。
  专利再度成焦点
  启动DVD市场,专利费如何交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的白为民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与VCD的发展不同,当国内企业准备向DVD市场进军时,DVD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产品,大部分关键技术被外国公司申请了专利。现在国内企业每生产一台DVD至少要交10美元的专利费,如果年产几百万台,专利费就要上亿元,增加了成本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但如果说自己搞一个制式,首先投入会非常大;其次有些专利技术是无法代替的,例如DVD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用激光读取信号,外国公司如果把这种技术也登记成专利,那么这笔钱是肯定要交的;此外还要考虑一个时间问题,很可能出现新制式研究出来了按现有制式生产的DVD已经满天飞的情况。现在的状况是,已经大批量投入生产的企业希望沿用国外已有的制式,而还未进入这个市场或只做小规模生产的企业希望能有自己的专利。
  据了解,为妥善解决专利问题,在去年底,国内33家DVD骨干生产企业、研究所、大专院校发起成立了中国光盘产业(DVD)推进委员会,主要开展对DVD专利费的调查和谈判工作,摸清DVD里面到底有多少专利,哪些是必交的,哪些是可交可不交的。该委员会的高万骏先生在一次发言中表示,关于专利费一事,行业内的基本态度是尊重知识产权,该交的就交,能少交的尽量少交,可交可不交的坚决不交。他同时强调,在调查谈判的同时,国内企业还会抓好国产化调研工作,目标就是一些光头、机芯、板卡、IC等争取形成自己的产业化方案,有自己的技术和自己的知识产权。
  (压题照片为本报记者陶源明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