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如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26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业内时评

  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如何
  冉永平
  我国是世界VCD生产第一大国,官方的统计是年产1600万台,民间估计有3000万台。1600万也好,3000万也罢,总归我们的规模够大。
  但是如此大的规模并没有多少值得骄傲之处,因为我们关键部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换句话说,在VCD上,我们充其量是“组装工业”。
  还别说VCD,其他家电领域也没好多少,彩电、冰箱、洗衣机,我国都可以堪称世界生产大国,产量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而且,这些年来随着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我们单个企业就一种产品的规模也不可谓小。如长虹的彩电、科龙的冰箱年产量都已跻身世界前几强。但是,看看我们真正掌握的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究竟有多少?电视机,看起来我们这个“称王”那个“称霸”的,很热闹,但核心的显像管技术我们掌握多少?最新的38英寸、镜面等显像管全部要进口,国外推出等离子电视,我们马上也有企业跟着推出,看似紧跟,但细看一看,那上面哪个技术甚至哪个零件是自己的?
  没有核心技术的规模是虚胖,虚胖就潜伏着危机。前一段国务院一位领导到某著名家电企业考察后深感忧虑:“就凭借国外淘汰的技术怎么走向世界?怎么参与国际竞争?”
  这种忧虑绝不仅仅是某一家企业的,我们的家电行业甚至我们的整个工业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高新技术?
  客观地讲,技术离不开实力,国外大跨国公司每年投入的技术开发费用动辄几亿几十亿美元,甚至比我们企业的销售收入还大,人家的技术也是拿钱堆出来的,急又有什么用?
  但是,不急又不行。未来竞争明摆着是技术的竞争,谁掌握先进技术谁通吃天下,再靠传统经济模式下的规模取胜已难有作为,没有技术这一杀手锏我们怎么能有竞争力。
  怎么办?我认为路有两条。一条是大家都说,也都认为应该的联合开发。联合的道理很简单,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是因为企业各自打自己的“小九九”。最近有一种观点提出,国家增一个技术开发税种,或在某一税种中拿几个百分点,形成专门的技术开发费,由国家集中投入到选定的开发中心,以“强制”形成联合开发的局面。这看起来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思路。
  另一条路是放弃一部分,集中力量超前研究开发。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主动退出我们已经没有希望追赶的领域,而集中力量于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领域,力求决战明天甚至后天。这要求我们必须克服短期行为,卧薪尝胆,耐得寂寞,才能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DVD市场目前尚未大规模启动,各企业是继续走VCD的老路还是寻求新的思路,值得三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