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假传真掩不住真走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27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大要案写真

  假传真掩不住真走私
  本报记者王比学
  近年来,由于受国内需求大、国际市场价格低等因素影响,化纤原料一直是走私重点商品。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以后,化纤原料猖獗走私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国内化纤原料市场总体上正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近来化纤原料走私又有抬头趋势。1998年11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专门批示,要开展打击走私化纤原料专项斗争。12月底,记者随海关总署官员一起到了厦门海关缉私第一线,海关调查局副局长杨上进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全国“打私”工作会议后的一起典型的化纤原料走私案件——
  (一)
  去年7月29日,厦门一家报关行报关员洪某手持厦门一家日资公司(以下简称厦门公司)的海关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向厦门海关驻机场办事处申报进口防水尼龙里布251件,总长度为12225.4米,价值人民币87万余元。
  当海关审单员对这批货物进行审价时,发现发票上防水尼龙里布的单价是每米8.6美元。不对!按平常进口申报价,防水尼龙里布的单价一般是每米1至2美元左右。具有高度警惕性的审单员断定,这里面肯定有诈!必须马上报告负责进出口货物监管的货征科。货征科科长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查验人员对这批货物进行查验,看看有什么问题。
  根据经验,查验人员从一卷卷的布料外观上一眼就发现这批货不像是尼龙里布。打开一看,果然里面是意大利生产的全毛平织布。查验人员当即问报关员洪某:“这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我只是受厦门公司江伟先生的委托,根据他们提供的提单、发票、装箱清单和手册来报关的。”报关员洪某也觉得奇怪。看来他也只是受人之托来报关,并不了解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
  海关查验人员明白了,显然这是一起典型的采取伪报品名的手段进行的走私案,货物当场被扣留。
  (二)
  在厦门海关驻机场办事处调查科,24岁的江伟交代,厦门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生产加工纤维制品、雨衣及其相关制品,成品全部外销,加工贸易方式为进料加工。他作为公司的业务部主管,在公司主要负责采购、报关等业务。“1998年7月27日,我收到了香港发货公司寄来的货物清单和发票。当时我就发现发票上的单价与我公司的订单不符,当即发了传真查询此事,香港公司没有答复。由于我公司急需这批尼龙里布,于是29日就只好去海关报关。结果在海关查验时才发现这批货物不是我公司急需的尼龙里布,后来回到公司才知道香港公司发来传真,说是发错了货。”
  “既然你事先知道发票上的单价与你公司所下的订单不符,为何不主动向海关申明!”海关驻机场办事处调查科人员当场戳穿了江伟的谎言。
  “我……我也不清楚,是香港公司发错了货。”江伟支支吾吾地回答。
  随后,江伟被带到了厦门海关调查局。“反正海关也没有掌握我走私的证据,只要我一口咬定是香港公司发错了货,海关拿我也没办法。”此时的江伟还抱有侥幸心理。
  在调查局,江伟接受第二次查问时,还是咬定这批货物是本公司自用,报关用的清单和发票是香港公司邮寄给他的。当调查人员问道,“你们公司这批货物有没有对外付款和签约?”江伟沉不住气了,“这……这……我不清楚,我们公司总经理知道。”
  “你在说假话吧,这,可对你没有什么好处,好好考虑考虑吧!”调查人员劝他。
  回到扣留室,望着白白的天花板,躺在床上的江伟翻来覆去。是“全盘托出”,还是再继续咬住?他不知该怎样选择。然而,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却又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幕一幕地闪现……
  (三)
  那还是几年前的事。在一次酒宴上,江伟经人介绍认识了厦门一家台资企业——金力盛服装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卓建荣。卓建荣听说江伟是厦门公司负责报关事宜的,马上就凑过来,非要和江伟喝一杯,并拍着江伟的肩膀说:“兄弟,以后生意场上大家可要多关照啊!”“好说好说,没问题!”几杯酒下肚,江伟变得豪爽起来。此后,两人经常来往。
  去年7月21日,江伟突然接到卓建荣的电话,“老弟,我公司有一批1万多米的化纤布料已到厦门机场,急需提取,可公司没有进料加工手册,想以你们公司的名义申报进口这批空运货物,事成后大哥不会亏待你的。”朋友开口,且有好处,可是又有很大的风险,江伟犹疑了片刻,最后还是答应了。
  于是,他瞒着公司经理在自己公司的海关进料加工登记手册上填写了防水尼龙里布,以为能蒙骗过关。7月29日,他委托报关员洪某去报关,尽管抱有很大的侥幸心理,但心里还是很紧张,害怕万一被海关发现。可是,不愿看到的事却偏偏发生了。7月31日上午,江伟接到洪某的电话,“怎么样,事情办好没有?”江伟迫不及待地问道。“海关在查验货物时发现货物与申报的品名不一致,你下午务必去海关机场办事处说明一下情况。”洪某将海关查验的情况告诉了江伟。
  “完了完了,这下全完了。”他边说边打卓建荣的手机,告诉他这批货物在海关查验时出了问题。卓建荣听后觉得很恼火,但心理上早已作好了货物有可能被查封的准备,他立即出了一个“好”主意,“我以香港一家公司名义给你发个假传真,就说是发错了货,以便让海关允许货物退运。”
  (四)
  江伟原以为假传真的谎言编造得天衣无缝,没想到海关在对他进行前后两次查问后,为了核实此案的真相,已经与厦门公司取得了联系,调查过厦门公司是否订过这批货。8月1日,厦门公司给海关发来一份说明,郑重声明“本公司绝无订购此货。本公司且与香港公司及意大利无业务来往,7月29日申报空运的防水尼龙里布本公司未曾收到,向海关申报所使用的来往传真件、委托书、单证,本公司都不知情,且此货物本公司也绝无向意大利某公司或香港公司联系订购,货物非属本公司所有。所有的一切应属他人冒用本公司之名提出申报。报关员违反规定被海关查扣,这行为是报关员个人的行为。”这样,案情一下就真相大白了。
  江伟在8月2日接受第三次查问时,当海关调查人员向他出示了有关证据后,态度再也硬不起来了,只好承认是未经公司领导同意,擅自利用公司海关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替他公司申报进口货物,并交代了作案的全过程。只是始终未承认卓建荣答应给他多少好处,只承认是替朋友帮忙。
  走私分子机关算尽,终究逃不过海关人员的火眼金睛。根据海关法的有关规定,江伟的行为已涉嫌走私罪,该案案值人民币87万多元,偷逃税额人民币54万多元。目前,江伟在押,卓建荣在逃。此案已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就此案专门采访了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他认为伪报是走私进口化工和纺织原料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法,这类走私又常涉及倒买倒卖加工贸易手册,涉案人数多,追查难度大。打击走私进口化工和纺织原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国内外化工和纺织原料差价的增大,使我们打击走私的压力更大,同时责任也更大,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