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向娃娃普及信息技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03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向娃娃普及信息技术
  本报驻瑞典记者章念生
  瑞典《快报》报道说,一位年仅18岁的瑞典中学生,帮助美国联邦调查局成功抓获了一名梅里莎病毒的制造者。这名中学生名叫约纳森·詹姆士,从小就是个电脑迷。从今年春天开始,他专门在网上搜索电脑病毒制造者,屡有所成。美国联邦调查局得悉后主动与他联系,请他协助破案。在他的帮助下,美国ATT电话公司一名30多岁的职员因涉嫌制造梅丽莎病毒而落网,一名代号“西班牙人”的法国人也被抓获,这名法国人制造了多种电脑病毒,其中包括“快乐99”病毒等。约纳森还专门研制了一套名为“卡桑德拉”的防病毒软件,现在,美国航空与航天局(NASA)、美国海军与空军都在使用他的这套软件。
  像约纳森这样的电脑人才在瑞典青少年中并不鲜见。去年,几家著名的电脑杂志在全球范围内就如何简化网上购物程序举行了一次竞赛,参赛的有微软、IBM等大公司的专业人员,结果获得一等奖的却是瑞典三个20岁刚出头的青年人,他们开发的程序无论安装还是使用都最简便。
  90年代以来,瑞典特别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1994年瑞典政府专门制定了发展信息技术大纲,中央政府成立了信息技术委员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瑞典注重“从娃娃做起”,不惜花大量资金为中小学购置最新的电脑设备,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教育。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最近准备投资10亿瑞典克朗,更换4年前在全市200多所中小学之间联通的内部电脑网络,将其容量提高到1000兆,比原先的网络速度提高500倍,这将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学校教育网络。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市的计划更是雄心勃勃,已经着手在270所中小学之间进行联网,在网上授课,让7万名学生上网发电子邮件。
  今年6月,瑞典皇家工学院宣布投资10亿瑞典克朗(约合1.2亿美元),在斯德哥尔摩东北郊的希斯达建立一所面积为12万平方米的信息技术大学,从2000年秋开始招生,计划到2005年,使在校生增加到6000人,成为欧洲规模最大的信息技术大学。希斯达是瑞典全国24个高科技园之一,被评为世界第五大高科技园。在这片200公顷的地方,公司林立,多达650家,从业人员2.7万多。其中,光是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高科技公司就有350家。IBM、爱立信、诺基亚、康柏、惠普、太阳微系统公司等世界驰名跨国公司在这里工作的科研人员都在数百人以上,其中爱立信公司在这里的科研人员最多,共有6000多人,占其全球2.5万名科研人员的近1/4。为何选择在希斯达投资建校?皇家工学院院长安德斯·弗罗斯特罗姆有个风趣的解释:“每到中午,学生们将经常在餐馆与爱立信、诺基亚公司的科研人员碰面,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再争取借用他们的实验室,那样,新的想法产生了,新的企业今后也就会不断涌现。”
  在瑞典全国,信息技术正在不断普及。据统计,瑞典股民占总人口的将近一半,其中1/3通过因特网进行股票交易,全国25%的银行私人客户在使用网上银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产业也在迅速发展。斯德哥尔摩和乌普萨拉两个城市人口总共只有100多万,但信息技术产业的从业人员就有13万人之多。不久前,美国著名企业分析公司国际数据公司和《世界时报》一起对55个发达国家1998年的信息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衡量指标有人均电脑和手机拥有率、每千人连接因特网率、人均电子商务使用率、公民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及公共部门使用信息技术状况等,得出的结果是瑞典位居美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二,排第三的是芬兰。
  (本报斯德哥尔摩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