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冷眼相看世乒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03
第8版(体育)
专栏:

  冷眼相看世乒赛
  本报记者陈昭
  乒乓球在国人眼里是国球,而在外国人眼中,似乎娱乐的成分更重一些。尽管欧洲许多国家早已实行了职业联赛,但比起足球来,打乒乓球的就像穷光蛋。男子世界排名靠前的,如瑞典瓦尔德内尔等出道较早还能过上小康,其他一些无名之辈,全凭对此项事业的热爱支撑着。中国运动员得天独厚,从小由国家培养一直到大,因而我们成为乒乓球输出大国。乒乓球几十年长盛不衰,这里也有很重要的因素。
  去年到法国采访世界杯,欧洲球迷的疯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此次在荷兰,很少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大赛气氛。艾恩德霍芬依然宁静,街上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宣传画和标志,欧洲人正忙于度假,第一天的比赛观众寥寥无几。组委会的组织工作也比较混乱,新华社的几位仁兄和我都被安排到离比赛地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小镇上,每天坐火车往艾恩德霍芬赶。无论接待还是组织,此次与1995年在天津举行的世乒赛都是无法同日而语的。当然,外国人办事的简练、不尚浮华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乒乓球发展到今日,同样面临着进行深刻的变革,以适应商业化的需要。比如将球的直径改大,以降低球速,使比赛变得好看,在此次国际乒联大会上都要进行讨论。中国人已率先开始进行改革,因为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对世界影响极大。艾恩德霍芬,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注定要在乒乓球历史上留下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比起奖杯,我们更需要一种21世纪的新的浪潮。
  (本报艾恩德霍芬8月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