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不只是为了改歌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06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信箱

  不只是为了改歌词
  编辑同志:
  我想给一首歌改改词,这首歌就是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在中央电视台一炮打响并迅速传遍全国的《常回家看看》。
  说实在的,这首歌不仅曲调优美动听,而且歌词也很有特点。人们听后都感到歌词有生活气息,有天伦乐趣。因此,许多中青年人喜欢唱这首歌,许多老年人也喜欢听这首歌。
  可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歌的歌词中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前几天,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有一位青年人对歌词中某些句子提出批评,不喜欢“陪同爱人”,“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一回家就等着吃“爸爸张罗的一桌好饭”。他改写了一首新歌词交给主持人崔永元,其中有“把家当作免费餐厅,当作不掏钱的旅馆,这样常回家看看,还不如早点滚蛋”等内容。这种批评虽然也是实话实说,但是未免太刻薄了些。做爸爸妈妈的,都是一个心眼为儿女着想,不仅为第二代,还甘愿为第三第四代操劳,正如前人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应该说,如果父母双亲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再加上家庭颇有积蓄,生活富裕,原歌词中所唱的“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是可以成立的。
  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父母双亲年老体弱,多种慢性病缠身,干家务活比较困难,对重活、累活力不从心;而工薪阶层的收入在退休后并不富裕。因此,如果真正从最广泛的实际出发,《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词好像应该改动一下。
  笔者是一个七十二岁的离休老人,老伴也已六十六岁。我们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有两个女儿和两个女婿,还有第三代——外孙、孙女和孙子四人。双休日或节假日,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来家探亲时,都是亲热地叫爸爸、妈妈,并主动抢着找活干。根据我家的实际情况,笔者将《常回家看看》的歌词试改如下:
  原歌词前八句,从“找点空闲”到“常回家看看”挺好,不改。下面,将“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修改为:“妈妈高血压头晕目眩,爸爸驼着背腰疼腿酸。二老的身体已不如以前,自己的烦恼别让爸妈挂念。”接着,在“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之后,将原歌词“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修改为:“一进门就该嘘寒问暖问平安,老人正需要儿女探亲孝敬在堂前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阖家团圆。”
  最后,将原歌词“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呀,一辈子总操心奔个平平安安”,修改为:“回到家就该挽起袖子找活干,老人正需要儿女为家多作些贡献呀,一辈子操碎心如今该欢度晚年。”
  河南七十二岁老翁
  曹一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