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面对九亿人的商机——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04
第1版(要闻)
专栏:

  面对九亿人的商机
  ——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述评
  本报记者田俊荣潘岗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支老歌,唱的是20年前举国瞩目的农村改革。岁月如歌,今天,中国人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这里,再做一篇充满希望的大文章,一篇充满坎坷的难文章:开拓农村市场
  打开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画卷,人们发现,开拓农村市场的呼唤回荡了三次。一次是80年代中期,一次是90年代初,这一次则是1996年夏天至今。三次呼唤,基于同一个背景:9亿农民,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造就了中国最大的商机。
  数字胜雄辩。1998年,每百户农民家庭仅拥有电冰箱2.15台,洗衣机5.31台,彩电7.59台。如果达到1998年城镇居民的家电普及水平,按1998年产量计算,足够全国厂家开足马力生产17年的冰箱、16.5年的洗衣机和6.5年的彩电!
  造化,赋予了这片市场太多的神秀。而这分神秀,在当前宏观经济视野下,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
  它是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战略立足点。亚洲金融危机乌云翻墨,改变了整个国际经济大背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优势,周边国家货币贬值的价格优势,对我国形成了双重竞争压力。党中央国务院昭告国人:从长远看,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选择。
  它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现实着力点。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拦路虎”。在下半年即将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中,开拓农村市场被视为是一条“擒虎的绳索”。专家估算:农村每实现1000亿元最终消费,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2356亿元的消费需求。
  它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全新启动点。如今,买方市场已经渗透到我国经济的每一个角落。900多种重要工业产品,半数以上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50%,结构调整迫在眉睫。直面农村市场调整结构,比直面相对饱和的城市市场成本更低,收效更快。
  这,着实是一篇字字珠玑的大文章。
  1996年的那个夏天,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的号召。言者谆谆,听者跃跃。3年来,各级政府和工商企业勇猛精进,农村市场正在揭开面纱。但是,坦率地说,这片市场还远未开拓。
  从纵向的历史看,1998年,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增幅比城镇低0.7个百分点;今年1至5月,增幅比城镇低0.6个百分点,仅拉近了0.1个百分点。
  从横向的比较看,1998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90元,仅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36.7%;农民占总人口的70%,消费额却仅占全国总量的40%。农村消费,仍然落后城镇10年左右。
  这,又是一篇让人字斟句酌的难文章。
  要让开拓农村市场这篇大文章破题,工业企业就必须面向农村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商业企业就必须巧筑通畅快捷的销售渠道
  开拓农村市场的足音沉重而又艰涩。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地方政府对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不足,对开拓农村市场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信心;相当一部分工商企业,至今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表现为产品结构与农村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经营品种单一,农民购买不便。
  其实,农村市场不仅潜力巨大,开拓农村市场也有很多有利条件。据典型调查,目前广大农民对农机具、化肥、农药和用于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的设备等生产方面的需求较大,对建筑材料、家用电器、日用消费品、交通通讯工具、娱乐用品也有较大需求。工商企业只要真正重视农村市场,认真研究农民需求,下气力做好开拓农村市场工作,就一定会收到预期效果。
  春江水暖鸭先知,山东小鸭集团先人一步,品味出“适销对路”4个字的真谛,在双缸洗衣机设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农村几代同堂,家庭人口多,小鸭就将洗衣机容量增大到3—6公斤;农村用井水、河水多,孕妇、老人弯腰汲水吃力,小鸭就在洗衣机上添加进水泵,自动上水。精诚所至,小鸭双缸洗衣机在农村销量年年翻番,去年已突破50万台大关。
  工业企业讲究“适销对路”,商业企业则讲究“通畅快捷”。
  不是说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众多,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欲望吗?“主渠道”何不“触角下伸”,把店开到农村去。
  北京物美商城的低成本扩张就尝到了甜头。一些农村国有网点亏损累累,物美就承诺安置职工,将其托管过来,改造成自己的连锁店;一些农村国有网点雄风犹在,但对现代商业无所适从,物美就与其合作经营,同样改造成自己的连锁店。这样,物美在1998年没有触及产权这一难点,没有掏出高昂的费用,却在京郊建了8家连锁店。农民奔走相告:“物美让我们能在家门口买到北京的真货!”物美人更是喜上眉梢:年终掐算,8家连锁店销售额高达2.74亿元。
  不是说县以下农村市场已成个体户的天下,国有商业难有作为吗?国有商业何不放下架子,主动和个私商业组建成“联合舰队”,发挥各自优势,齐头并进。
  湖南邵东县百货公司看到个私网点勃兴,毅然决定与这支“商海新军”合作。“我找最佳货源,你找农村市场”。邵东百货四面出击,争取了74家日用品名牌的总代理,批发价比周边地区低1%,于是,500户个体批发网点闻风而动,纷纷加盟邵东的批发体系,而500户个体批发网点之下又是2500户个体零售网点,这样邵东百货的销售点蜘蛛网般覆盖了湖南省28个县,7年间销售额飙升了9.4倍。
  发展连锁、代理、配送等新型营销方式,建立工商联手、商商联手、城乡联手、国有商业与个私商业联手等多种形式的销售网络。中国商家,在农村市场上将大有用武之地。
  要把开拓农村市场这篇大文章真正做好,关键在于让农民增收。开拓是“双向”的,要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让农民买东西,先得开拓农村农产品市场,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农民收入,正步入新一轮的减速增长期。
  如果把1978年到1996年的农民收入增幅绘制成图,那将是一个“V”字型。1978年至1984年,农民收入年增长16.5%,高居“V”字的起点,尔后逐渐下探。1989年至1991年到谷底,为1.9%,旋即稳步上扬到1996年的9%。走出“V”字型,则进入了另一条下降通道:1997年,农民年收入增4.6%,1998年仅增4.3%。
  农民收入增加不快,是开拓农村市场最大的“卡脖子”因素。农民腰包鼓得不多,现实的消费需求就增加不快,再好的商品,再好的营销手段,都只是隔靴搔痒。
  增加农民收入,一言以蔽之,实质上是提高农村经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程度。权威人士认为,其中有两个环节必须抓住。一是“种什么”。要增收,就得种易于增值的农产品,这就需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高效、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二是“怎么卖掉”。要增收,就得解决农民与市场的“界面”问题,让千家万户的农民顺利进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这就需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批发市场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这三个体系无疑是三把金灿灿的“新钥匙”。
  利用传统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培育批发交易市场体系,是搞活农产品、工业品流通的重要方面。这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所证明。
  保定安国市斥资6亿多元,建成了占地2000多亩,拥有8000多商位的大型封闭式中药材专业市场——东方药城。年成交40多亿元,辐射全国29个省区市,远达美、日等30多个国家。
  它助推了农业结构调整。背靠大市场,安国70%的农户放心大胆种药,15万亩粮田摇身变成了药田。它助推了产业化经营。安国药材加工大企业已达20家,年加工1600万公斤药材。
  如此,农民增收自是题中之义:安国农民仅药业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1044元,人均年收入比保定地区平均水平高出整整400元。如此,农村消费也自是不言而喻:1998年,安国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城镇高出4.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更是高出了6.7个百分点!
  农村中介组织,如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在沟通农村买卖信息、促成市场交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笑别了“卖难”的河南省漯河市农民,对此感触格外深刻。
  漯河市副市长李中哲说起了该市固厢乡农村经纪人陈德望“温酒备货源”的趣闻。陈德望每年收购周边600多户农民的2000多吨蔬菜,外销至武汉、长沙等26个城市。他的收购价比市价每500克高出4至5分钱,每年为农民增收30万元。今年5月的一天,时近晌午,一位甘肃客商找上门来,要6吨黄瓜。陈德望不吭气,一边端出酒菜,一边组织货源。下午2时,酒菜未凉,一车鲜嫩水灵、顶花带刺的黄瓜就出现在甘肃客商眼前。
  农村经纪人就是这样快捷、灵活、广泛地连接着小生产与大市场!在市里政策的呵护下,漯河农村经纪人已近1万人,年经营额20亿元以上。漯河农民告别了“卖难”!
  告别“卖难”,迎来“买旺”。今年1至5月,漯河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2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9.6%,增长14.3%,增幅比城镇高出9个百分点。
  福建的一组数字更令人称奇:1997年,全省城乡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还相差10.6个百分点,而1998年仅相差1.6个百分点,今年1至4月,农村增幅竟一跃超过城镇1.3个百分点!奥秘之一便是通过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促进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
  福建投资53万元办起了“福建农产品信息网”,全省电脑联网。一年来,共从网上筛选了2万多条外部市场信息,通过大众传媒公诸于农,并向全国发布福建农产品供货信息5000多条。一进一出,大开大阖,全省农民仿佛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仅闽北10个县市就借助网络信息成交1.1亿元,农民增收数千万元。农民富得快,自然买得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