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爱玩电脑的印度“省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21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现场采访

  爱玩电脑的印度“省长”
本报驻印度记者 李文云
  还没到海得拉巴前,记者就已读到了不少关于安德拉邦首席部长(相当于我国的省长——编者)钱·德拉巴布·奈杜的故事:他热爱电脑,特别器重信息技术;一心想靠发展新技术产业摆脱家乡的贫困落后面貌,让安德拉邦人过上好日子;在1998、1999年印度政坛两度危机中,正是他的泰卢固之乡党的票数,在最后时刻使瓦杰帕伊组建联合政府成为可能,而他又拒不入阁;也是他,在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访印时,千方百计争取到了10分钟会晤时间,结果谈了40多分钟,说服微软把在海外的第二个研究发展中心建在了海得拉巴。
  一个周六的下午,在奈杜先生官邸,记者见到了这位“电脑首部”。他1950年出生,经济学硕士。1米8左右的个头,目光犀利,言语坦诚。不大的会客室简洁雅致,身后的一束黄玫瑰,办公桌上的超薄显示器电脑,映衬着主人的品位与特色(见题图,李建国摄)。
  安德拉邦位于印度南部东海岸,目前人口已达8000万,曾是以农业为主的落后邦之一。在奈杜政府上台执政的4年里,安德拉邦吸引外资数已居全国第二位,邦的经济年增长率也从5%升到了9.5%,邦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他告诉记者,他的一个近期目标是在5年内消灭文盲。在他为安德拉邦制定的1995—2020远景规划里,邦的GDP增长率要从5.7%提到14%,人均增长将从4.4%到13.4%,每年将新创就业岗位180万—200万个。
  在奈杜先生看来,要想发展快,首先要有远见。然后,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资源。他认为,在信息时代,繁重的体力劳动已不再是创造价值的关键,而是脑力劳动和知识因素在起刺激增长的主要作用。因此,今后的竞争,在很大意义上是人才的竞争。
  因而,除目前注重办学培训人才、提供种种优惠条件吸引人才外,他对安德拉邦人才资源发展赋予了更长远、更广泛的内涵。他主张,要从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做起。首先要让所有老百姓都能得到充足的、有营养的食品,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使他们获得健康体魄。然后再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机会,接受新知识,了解外部世界的发展。他认为,这些都应该包括在人才资源的发展概念之内。否则,就没有可持续的竞争力。如今的安德拉邦,有28%的乡镇已设立了信息技术办公室,农民可去寻求帮助。
  当记者问他,当首席部长最感困难的是什么。
  奈杜先生感叹道,改变人们的观念最难。他说,当初他开始抓信息产业、抓计算机时,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傻子。人们认为这也不可能,那也办不到。但事实证明,很多当初认为不可能的,现在都变成了现实。只有人们的观念转变了,政府的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实施,老百姓才能脱贫致富。对于安德拉邦来说,就是要使更多人改变依赖政府的观念,使更多人参与到发展进程中来,使基层民众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部分。
  对于这位爱玩电脑的首席部长,海内外媒体常称他更像是安德拉邦的首席执行官。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天都要上网约一小时。早晨常通过电脑听取官员们的汇报。他所布置的工作,每日都要有进展情况反馈。他外出时,那个比一般笔记本电脑小一半的袖珍电脑总是随身携带,不时调出文件档案核实情况。他说,现在没人能糊弄得了他。记者采访的那天,他的工作日程就有14项。他说:他从早晨6点半就忙开了。想到印度教徒每天都要做“菩伽”(祷告)的习俗,记者半开玩笑地问他,是否每天做早祷。奈杜先生爽快地笑答:“做。每天都做,但我不砸椰子向神敬椰水。我的早祷用不了一分钟,只是闭目默念一句‘请给我力量’。”(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