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全总有关负责同志就今年送温暖活动答本报记者问 尽职尽责帮扶困难职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21
第4版(要闻)
专栏:

  全总有关负责同志就今年送温暖活动答本报记者问
  尽职尽责帮扶困难职工
  本报北京1月20日讯 记者袁建达报道:2000年刚刚拉开序幕,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的同志便带队组成13个慰问检查团奔赴各地,由此掀起全国各级工会今年送温暖活动的高潮。全总倡导并实施的“送温暖工程”已走过七个年头,取得显著成效。在新千年元旦春节期间的送温暖活动启动之际,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俊九回答了记者的有关问题。
  记者:今年送温暖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是什么?
  张俊九:目前,全总已筹集1100万元资金下拨各地,与各级工会筹集的送温暖资金一并使用,帮助困难职工解决节日生活问题。近日,全总书记处领导组成的13路送温暖慰问团已陆续出发,同各地一起对生活困难职工家庭直接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全总慰问金的分配根据“照顾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职工生活困难面较大、灾情较重的省份给予适当倾斜。全总要求各地工会要积极争取地方党政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帮困资金,想方设法帮助有困难的劳动模范、军烈属、残疾职工、离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克服眼前困难。据初步测算,各级工会将筹集数亿元用于今年的送温暖活动。另外,在今年的送温暖活动中,全总还要求各地工会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区困难职工的实际状况,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及时向地方党政机关反映,凡有条件解决的,要督促有关部门加以解决;对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向职工讲明原因,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总之,要千方百计使全国各族职工过一个愉快、祥和、文明的春节。
  记者:全总十三届二次执委会提出2000年全总工作“五突破一加强”的目标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要积极协助党政做好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对特困职工承担“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请您谈一谈什么叫“第一责任人”。
  张俊九:对特困职工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是全总在1998年召开的中国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当前,正值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和实施三年脱困目标的关键时期,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事关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工会当好帮扶特困职工的“第一责任人”,不是要工会什么都包下来,主要是要负起政治责任。“第一责任人”的具体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第一知情人,即对特困职工的情况要知情;二是第一报告人,即对特困职工的实际困难情况,要及时向党委和行政部门报告;三是第一帮助人,即工会组织要力所能及地帮助特困职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要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不使一名特困职工因生活过不下去而发生意外。
  记者:您强调“送温暖工程”要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工会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张俊九:工会要在协助政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推进“送温暖工程”深入发展。要协助政府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搞好“三条保障线”的相互衔接,做好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要规范“送温暖工程”资金管理,着力从组织领导体系、资金筹措和管理、工作机制和网络等方面,推动送温暖活动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城市工会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今年内开设职工热线电话。要加快发展职工消费合作社、住宅合作社、互助合作保险、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解困贸易市场和生产自救基地等互助互济性质的劳动福利事业。要力争用三四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求,以帮困救助、互助合作、促进就业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互助合作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要注意总结推广各地实施“送温暖工程”、对困难职工既具有“输血”作用又增强“造血”功能的经验。上述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工会的“送温暖工程”就可以拓展为一项社会系统性工程,从而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