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心系西部大开发——旅澳学生学者座谈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24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心系西部大开发
  ——旅澳学生学者座谈会侧记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学江
  7月21日晚,中国旅澳留学人员60多人,为祖国开发大西部的战略所激动,在我驻澳大利亚使馆欢聚一堂,召开了“走进西部、贡献所学”座谈会,为祖国的西部开发竭诚尽智、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颇有价值的建议。
  在主持会议的李振平参赞首先就西部情况和开发战略作了详尽的介绍后,澳科工组织水土资源所研究员谭云接过话题说,他上周刚刚从中国回来,亲身感受到了国内掀起的西部开发热潮。他和同行建立的“澳洲专家网”专为有志去中国西部工作的专家提供咨询与联系渠道,到目前为止,已向内蒙古和新疆推荐并成行了20多位专家。今天刚刚有一位澳大利亚专家从内蒙古的赤峰回来,谈起在那里的工作感受他激动不已。他告诉大家到西部去大有可为,受益是双向的。
  澳国立大学的宋立刚博士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助于国家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及时迎接加入WTO所带来的新挑战。他认为,成败关键在于处理好三个比例关系。首先是那里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过高,城市化、商业化则偏低,因此购买力和储蓄率也就上不去,这反过来制约了经济发展。他建议,加快西部中小城市建设。他认为乡镇企业差不多已经走到了“极限”,现在应鼓励农民既离土也离乡,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以带动就业和收入的增长。第二,要解决好那里外资和内资的比例偏低的问题。现在国家引导投资西部的同时,要注意防止各地方争相要钱而出现重复建设问题,如通过市场机制而不是领导人审批来解决资金问题会更好。此外,在关注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切不可忽略发展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才是那里的真正优势所在。最后,受体制、市场和人才等多方面的制约,那里的非国有经济比重偏低,国家应通过加速市场化和税收优惠等有效手段促其加速发展。
  从澳东北部昆士兰大学远道而来的环保专家薛达元建言:要吸取东部的教训,开发和环保必须协调同步。保护区要多建早建;建立了就要严格管理。现在有些保护区有名无实,管理不力,如藏羚羊保护区偷猎现象就禁而不止。澳国立大学的孙卫东认为,西北的天然气和石油储量不能算多,也就够开发三五十年。而煤炭则储量极丰富,可长期开采,最好的办法是就地转化成煤气东送;同时还可利用西北干旱不会形成酸雨的有利条件多建坑口电站,向东部输电。科工组织的水土专家张橹说,其实西北部生态相当脆弱,极易破坏而又很难恢复,而一旦破坏,就难以再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部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又分布不均,开发时仍要考虑其承载能力和对下游的影响问题。因此要注重发展节水农业,不能像现在这样漫灌,浪费严重。
  旅澳专家学者们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极有见地的建议。最后,我驻澳大使周文重对学子们的赤诚与智慧表示了衷心感谢。他说,旅澳学子们为国尽力现在正逢其时:目前中澳两国关系处于最好时期,澳从政府到企业对发展中澳双边关系十分积极,各领域各层次合作已全面展开;而澳在农业、环保、节水技术和生物工程等方面又都具有优势;且国内科研院所的改革已见成效,为大家回国服务提供了用武之地,回国到西部去可说是大有可为。座谈会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通过了《为祖国西部开发贡献才智的倡议书》。
  (本报堪培拉7月2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