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车”和“路”,谁厉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7-24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下乡手记(46)

  “车”和“路”,谁厉害?
  我在县里挂职时,一位副县长给我讲了自己村上发生的一件事儿:
  村上姓董、姓杨两家比邻而居,平时为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两家经常磕磕碰碰。董姓生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杨姓也生了两个孩子,但都是女孩。吵架时,董夫人便觉得有了“把柄”,吵到酣处,常常放言:“嗨!也不知道谁家,缺了八辈子德了,老天爷都让他断子绝孙。你看,你看,连个儿子也生不出来!”
  每每此时,杨家便觉矮了三分,说话顿时没了底气。杨家发誓一定要生个儿子。于是,顶着罚款,硬是怀了第三胎,结果还真让他碰着了,是个儿子!杨家扬眉吐气,顿觉天地广阔,便为儿子取了个名字叫“路”,意思是,这下,有路可走了!
  如此,两家不是扯平了吗?可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
  都有了儿子,董家失去了降伏对方的利器,董氏夫妇便决计再生一胎———从数量上压倒对方。东躲西藏,挨了几千元罚款,果真又生了个男孩。并为自己的孩子取名“车”,意思是我的“车”轧着你的“路”,我还是在你上面!你咋着?!
  此后的日子里,围绕着“车”和“路”,两家的“战争”绵绵不断……
  记得十几年前我在江苏工作时,曾对农村的计划生育问题做过专题调查,写过一篇《他们缘何超生?》的调查报告,文中把超生的原因归纳为这样三条:一是传统观念作祟,认为只有男孩儿才能传宗接代;二是农活繁重,家里没有男丁,许多生计问题无法解决;三是如上文所言,没有男丁常受人欺负,要靠男丁来顶门立户。
  时代发展到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这些年的大力宣传,少生、优生的好处已深入人心,“女儿也是传后人”的观念在农村已被不少人认同。此外,随着农村机械化水平提高,播种、收割等重体力活儿,已由机械替代,许多地方的群众不再为无男劳力而苦恼。
  据我调查,现在“超生”之所以在有些地方屡禁不止,上面提到的第三条原因才是症结。一位超生被罚款的农民告诉我:“现在,谁不知道孩子多了负担重?生活苦一点不怕,可咱不能没有儿子遭人白眼,‘不蒸馒头争口气’嘛。”
  于是,围绕“争口气”便开始了生孩子大战:你有男孩,那么,我必须找齐。你家两个男孩,我也不能只生一胎。如此,你说能不超生吗?
  计划生育迄今已进入一个新阶段,要想把“超生”这一顽症解决,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一味地靠罚款、强制,恐怕不是根本办法。政府得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除后顾之忧。目前,除了继续提高机械化水平、继续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外,更需要去为群众创造一个互敬互帮、和睦相处的邻里环境。如果大家亲如一家人,那么,谁还会彼此诟病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