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安南偏偏选中了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21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热线

  安南偏偏选中了他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符福渊 周德武
  17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出人意料地提名埃克乌斯(见右图)这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为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监委会)主席,从而把压力和责任留给了安理会,特别是常任理事国。其实,安南手里拿着一大堆名单,包括巴西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阿莫里姆、南非核武器问题专家米蒂、印尼前外长阿拉塔斯或印尼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威斯纳姆蒂,芬兰驻以色列大使帕托卡里欧等,而埃克乌斯没有任何成员国提名,但安南却偏偏选中了他。
  关注伊拉克问题的人对埃克乌斯并不陌生。正是此人一手创立了联合国监督伊拉克销毁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联合国特委会),并于1991年至1997年担任第一任主席。虽然在他的主持下,对伊武器核查工作做了不少,但令伊拉克气恼的是,无论是核武器、生化武器卷宗,还是导弹卷宗,一个也没合上,让伊拉克人一次次受到煎熬。
  人们不会忘记,埃克乌斯曾与伊拉克外长阿齐兹搞了一个安理会并不知晓的秘密备忘录,以特委会不核查伊总统府邸等敏感地区为条件,换取伊在其他领域的全面合作。这个备忘录后来让伊拉克人吃尽了苦头。让伊拉克不耐烦的是,特委会核查了6年,埃克乌斯对伊是否藏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看法还是模棱两可。埃克乌斯很清楚,该查的地方都查了,剩下的敏感地区碍于伊拉克的忍耐度也难有大的进展,此时瑞典驻美大使出现了空缺。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谋到驻美大使的美差也算是给自己的外交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埃克乌斯心想事成之后,特委会主席由澳大利亚前驻联合国代表巴特勒接任。而这位被伊拉克人称为美国“走狗”的巴特勒,在1998年12月出笼了一个伊拉克“不合作”的报告,为英美实施“沙漠之狐”提供了借口。但对伊的军事行动实际上也宣布了特委会的死亡。经过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近一年的激烈较量,终于在1999年12月17日通过了成立监委会的1284号决议,宣布取消伊拉克出口石油换食品的数量限制,同时允诺伊拉克与监委会保持全面合作后的四个月,暂停对伊制裁。决议还要求秘书长在一个月之内向安理会提名一位监委会主席,主持对伊的武器核查工作。
  65岁的埃克乌斯大使任期将满,而安南正为物色监委会主席候选人一筹莫展。安南夫人纳妮来自瑞典,与埃克乌斯私交甚笃,正面临退休命运的埃克乌斯对监委会主席一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据《纽约时报》记者称,最近埃克乌斯忙着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建立热线联系,希望美国支持一把。奥尔布赖特作为前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对埃克乌斯自然有相当了解,虽说埃克乌斯不像巴特勒那样对美言听计从,但配合也相当默契,因而美对其支持有加。为了保险起见,埃克乌斯最近穿梭于联合国,展开“夫人外交”。
  俄罗斯、法国和中国三个常任理事国对安南的这项提名立即表示反对,认为埃克乌斯出任监委会主席,不利于伊拉克与联合国进行有诚意的合作。从安理会的运作机制看,三个常任理事国反对,埃克乌斯当选的前景一定不妙。18日下午3时开始,安理会成员国举行闭门会议,两个小时的磋商无果而终。但安南没有作出让步,更没有提出新候选人的意思。安理会也没有退回安南的提名信。本月安理会主席、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霍尔布鲁克走到早已准备好的话筒前向在场的几十名记者发表了安理会口头声明,称安理会未能对此达成共识,将继续保持磋商。他说,埃克乌斯仍然留在候选人的名单上。随后,霍尔布鲁克以美国代表的身份发表谈话称,美国继续支持安南秘书长的提名。
  但是,伊拉克则表示强烈反对,认为美国支持埃克乌斯出任监委会主席,是成心与伊拉克过不去,而且想让伊拉克问题久拖下去,从根本上动摇萨达姆的统治基础,最终服务于美国对中东的整体战略。
  围绕伊拉克问题的争执拖得愈久,伊拉克人民遭受的苦难就会愈深。若能挑选一位主持公正、善于与各方取得合作的军控问题专家出任特委会主席,那将是伊拉克人的福音。
  (本报纽约1月18日电)(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