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0阅读
  • 0回复

学习马克思刻苦钻研的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3-14
第3版()
专栏:

学习马克思刻苦钻研的精神
李致远
今天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伟大的卡尔·马克思逝世七十二周年的日子。马克思不但以终生不懈的斗争,创造了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照亮了人类解放的道路;同时,他在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方法上,也为一切共产党员和革命者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马克思的学习是既广博而又精深的。他不但在经济学、哲学、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上有惊人的成就,而且在自然科学、数学、文学和语言学方面也都很有修养。据拉法格的回忆,对于任何可以想像出来的题目,马克思都能给予满意的详尽的回答,而且在回答时总是有概括性的哲学的见解。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跟他在学习钻研中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分不开的。
马克思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他的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他能够把伟大思想家和革命实践家这两种性质结合在一起。
死啃书本的书呆子习气以及忽视科学理论意义的经验主义作风,都是同马克思的科学态度格格不入的。马克思主张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要深入钻研科学本身。有学问的人如果不愿落后,就必须不断地参加社会事业,不要把自己关在书斋或实验室里就心满意足。
马克思对于当时那些死套别人公式的哲学家作了无情的批判。这从他的“哲学底贫困”和“书信集”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他自己在研究问题时,总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和公式出发。恩格斯说过,他总是由最新的历史上的事情,……取得他最希望的现实的证据,来证明他的理论。马克思还说过,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们,应该首先拿他们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正因为马克思对于科学理论抱着这样正确的态度,所以他在从事各种科学的艰深的研究中,把研究所得到的丰富知识贡献给人类的解放事业。马克思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学习的一生。
马克思在学习中,是抱着虚心老实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譬如在一八四二年至一八四三年,他担任
“莱茵报”编辑时,碰到了一些经济学上的生疏的问题,如土地所有权问题、农民问题、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等问题,他就坦率地承认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知识有限。当时“莱茵报”和奥格斯堡“普通日报”又在争论法国的社会主义思想问题,这在马克思也不是很熟悉的。他说:“坦白承认,我当时的知识不容许我对于法国流派的内容本身敢加任何判断。”于是在一八四三年脱离“莱茵报”后,他就赶快研究起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思想和法国历史来了。这种研究的结果,使他转向社会主义。正因为马克思不强不知以为知,并积极努力由“不知”变成“知”,所以他才能得到真知,才能成为最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马克思从来没有自满过,总是抱着认真钻研的态度,丝毫也不马虎。如他在学习时,总是细心地作读书笔记,作批判的摘要。对于已经读过的书和写过的笔记,他也不是光读过写过就算完事,而是不断地翻阅,以便熟悉和运用。他的记忆力很强,但决不单凭记忆办事。他在引用材料时,一定要引用证据确凿的,从不利用任何未经检验过的材料,决不引用间接的根据,总要找到它原来的出处。那怕次要的资料,他也要查出根据,为此,他甚至不惜精力,专门到英国博物院图书馆去查找。为了能读原著,他学会了欧洲一切主要国家的语言,并且能正确地用德、法、英三国文字写作。他在五十岁时,还学会了俄文。这就大大地便利了他从事科学的研究。
马克思认真钻研的精神,最突出地表现在他对
“资本论”的写作上。他写这部书,整整用了四十年的工夫,其紧张的程度,真是四十年如一日。为了写这部书,他曾经钻研过一千五百种书,而且都作了提要。凡是和这一问题有关的科目,他都没有放松过。“资本论”中关于英国工厂法问题仅仅占了二十多页,可是他为了写这个问题竟把英国博物院里各地工厂视察员所作的特殊调查团的报告都参考遍了。
马克思对于自己的作品,总是反复审阅,反复修改,深思熟虑,精益求精。比如,他的“资本论”初稿是一八六一年到一八六三年完成的,但它的第一卷直到一八六七年才出版,第二卷直到一八八三年马克思临终以前,还仍在整理修改中。仅第二卷前面的一部分原稿,现在保存下来的就有八种之多。在“资本论”的长年写作中,有些朋友劝他先写一部分出版,也好得些稿费解决生活困难;但马克思坚决不接受这个意见。正如拉法格所说的,在马克思未把一种作品一再修改得在形式上也获得满意以前,他决不愿拿它去出版。马克思的这种态度是来自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贡献给劳动者的东西有一点不够尽善尽美的话,那就要算是一种罪恶。
马克思在从事科学研究时总是贯彻分析、批判和创造的精神,决不含糊。他在研究理论中,一定要搜集大量的材料,但决不是为了单纯罗列材料,更不是以材料丰富来夸耀自己知识渊博,而是为了要以无产阶级立场和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加以分析批判。他说:“研究必须搜集丰富的材料,分析它的不同的发展形态,并探寻出这各种形态的内部联系。不先完成这种工作,便不能对于现实的运动,有适当的说明。”(“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正因为这样,马克思才能在古典哲学、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中,创造出科学的无产阶级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他的读书笔记,他的主要著作,无不带有批判性和战斗性。如在“神圣的家族”中批判了鲍尔兄弟底“批判哲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了德国各种哲学思想,在“哲学底贫困”中批判了普鲁东的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这诚如列宁所说的,凡人类社会所创造出的一切,他都用批判态度来审查过,任何事物也没有忽略过去。
马克思对别人的著作的缺点决不放过批评,但对于别人的功绩也决不抹煞。如在“资本论”中他引证了很多的无名作家的原文。他认为无论是怎样一个无名的作家,只要是他第一个发表了一种意见,或是曾经发表过比任何人更正确的意见,就不应轻视或抹煞。马克思在学习中的批判精神,不是为批判而批判,而是为了找出真理和坚持真理。他对别人的著作如此,对自己的著作也是如此。他经常作严格的自我批评。他自己的作品,不论花了多大心血,一旦发现了缺陷和错误,就毫不犹豫地把它删掉。他对别人对他的批评也是如此。不论“大人物”“小人物”的意见,他都不胜欢迎;他决不崇拜权威,而对那些无根据的恶意诽谤也绝不让步。他说:“每一种以科学批判为根据的判断,都是我欢迎的。关于以所谓舆论为根据而我从来不对它让步的偏见,佛洛伦大诗人的格言,现在还和以前一样对于我是适用的。‘走你的路,让人家去说话。’”
(“资本论”第一卷“初版序”)
马克思的学习方法是建筑在刻苦钻研和不怕困难的牢固基础上的。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安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资本论”第一卷“法文译本之序与跋”)
马克思的学习和研究是那样的广泛和深入,凡在他以前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成果,他都要重新探讨,批判地接受,并根据工人运动的实践来一一加以检验,在这样的基础上,创造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在科学研究中,不仅遇到了科学研究本身的困难,而且也遇到了经济上的种种困难。穷到
“一文不名”,是他常有的事。一八五一年十月他为了写作“科仑共产党人诉讼真相记”,竟拿上衣服当了买稿纸。一八五九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完成时,竟没有钱买邮票把它寄往柏林出版。在经济方面若不是有他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的慷慨帮助,那他就会更加困难。但是马克思决不向这些困难低头,照常地坚持科学研究和革命工作。
马克思一面要从事科学研究和理论著作,一面还要亲自指导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因此,工作的繁重,时间的紧迫,是可想而知的。但无论什么困难也没有阻挡住马克思坚持工作和学习。他工作起来甚至会废寝忘食。据拉法格回忆说,马克思虽然从来睡得很晚,但他总在早晨八九点钟之间起床,喝完一杯黑咖啡,看一下报纸,便走进他的工作室。在那儿他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晨两三点钟。他从少年时代就养成彻夜工作的习惯。工作对于马克思已成为一种嗜好,而且是如此迷人的嗜好,时常使他因工作而忘食。吃饭时,时常要人一再催请,他才到餐室中来;他还没有咽下最后一口饭,便又走向他的书室去了。李卜克内西回忆马克思时也说,马克思甚至在散步时,也带着笔记本子,随时拿起来翻看。
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进展的今天,我们许多同志都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做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每一项工作。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还有不少人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缺乏钻研精神。比如有人借口“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就不积极学习理论。有人把学习理论跟业务对立起来,说什么“远水不解近渴”,忽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有人在学习中怕艰苦,想走捷径,虽具备一定的自修能力,也不肯用心读书,想靠听报告解决问题。也有人读书“不求甚解”,不爱下苦工夫,企图找现成的答案,不然就觉得钻不下去。也还有不少的人在学习中不注意联系实际,专门熟记公式,“死啃书本”,因而学习效果很差。这些同志如不好好端正学习态度和改进学习方法,绝不能学好理论。因此,我们必须遵照马克思的伟大榜样,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