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走,泡网吧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04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新视窗

  去年1月21日一条新华社的新闻在写到网吧的出现时,用了“悄然”一词。而仅仅一年半之后,京城的每100个网民中已有11人在网吧上网——
  走,泡网吧去!
  郭泉真
  7月27日上午8时,我来到位于北京大学南门旁边的飞宇网吧。只见吧内近百张电脑椅和为等待者预置的椅子已被占满。可服务员仍在不停地为等待的人加凳添椅。
  这是一天中的第一个高峰,因为聪明的老板把7时—9时设为免费时间。“唉,真可惜,要是我早来1个小时就好了。”我略感遗憾地自言自语道。旁边一位正在上网的女孩白了我一眼:“1个小时?最起码也得6时30分来!否则只有等的份儿。”
  9时差5分,免费时间即将结束,人群呼啦走了一大片,屋子一下空了许多。然而这种状况不到半个小时就改变了。9时30分以后,大半个屋子的电脑基本上又被占满了,从这个时段开始直至深夜,除了午饭、晚饭时间,上座率都在70%以上。
  绕着屋子走了一圈,发现收发电子邮件、聊天和寻找信息的人大约各占30%左右。在暑期和双休日中,人们常常出门远游,这时去网吧发E-mail就成为联系的好方法。飞宇网吧就曾接待过整整一个旅游团的外国客人。北大一位外籍英文老师也正在给自己的家人发送邮件。我用蹩脚的英语问他对飞宇网吧的感觉怎么样。他用同样“蹩脚”的中文对我说:“虚否(舒服)!”
  在网吧的人群中,朱建寰教授花白的头发很是惹眼。他是三九企业集团中关村研究中心研究员,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他说他基本上每周都来查一次上周刚公布的美国专利局有关的专利情况,往往一坐就是4个小时。在他的桌上,放着中午的干粮。据说,像他这样的老人,每天都有好几个。
  我刚找到位子坐下,北京理工大学的小丁就与我聊了起来。正准备考研的他想在这儿兼职打工,一方面可以挣点收入,更主要的是飞宇网吧每天聚集的大多是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学生和中关村的“白领”们,他喜欢这里的氛围。
  在以前,网吧似乎是电子游戏室的代名词。一提起网吧,人们往往会在头脑中出现几个赤膊者在充满烟味汗臭味的小屋里玩游戏的场面。而飞宇网吧总经理王跃胜挥舞着手对我说:“我要让网民们每天都在舒适、高雅的环境中去感觉新的互联网世界,把网吧的坏名声给它扭过来!”
  这里的服务绝对没得挑。刚刚在网吧上班5天的小朴是朝鲜族,从我见到他开始直至下班,他眼睛一直在注视着所有的客人有什么需求,几乎就没坐下来休息过。我拿着玻璃杯刚抬起半个身子,他就出现在我身边:“先生,我帮您倒水。”
  要下机了,模仿别人的做法,在座位上一举手,就会有服务员把计价单拿过来。早上7时—9时免费,中午12时—夜间2时每小时10元,其它时间每小时5元。电脑计价连秒都能算出来,时间、金额清清楚楚。而且我凭外地学生证也能享受打折的优惠,着实让我感动了一番。
  中关村是北京网吧比较集中的地区,粗粗一数,就有十几家。
  “飞宇”1997年初开业时只有25台电脑100多平方米面积。为了赶上汹涌而至的上网大潮,今年6月,“飞宇”一次性完成了20倍的扩充。新开张月余,近2500平方米的营业厅内500台上网电脑平均每天接待约3000人次的网民,其环境、服务、管理和规模上的优点赢得了众多网民的认可,1个月内就给自己带来了10多万元的收入。据悉,这里到年底上网电脑将达到1000台,每天可以接待上万人次的网民。“飞宇”还有建成全国连锁店的计划,目前分店的规模虽然比较小,但已有90多家。
  走出“飞宇”,回首看去,锃亮的IC卡电话机、干净的卫生间、免费的纯净水、凉爽的空调、专为地下店铺设的手机信号接收及增强设备,还有随叫随到的服务员……普通台式、液晶显示器超薄电脑、笔记本电脑,不同的风格满足不同的需要。点点滴滴里透着以网民为本的苦心。
  压题照片:飞宇网吧一角。
  郭泉真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