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边缘的风景——读黄铁山的水彩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05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边缘的风景
  ——读黄铁山的水彩画
  蒋祖烜
  水彩画引入中国约二百多年,论传统缺乏中国画的渊源,论表现力不如油画的丰厚。往届全国美展都与漫画等归类于“其他”画种。但是,当世纪之交批评的目光和市场的运作开始审视这块“边缘地带”时,水彩画似蓄积着异军突起的势力。
  黄铁山与他的同代画家在从“边缘”向“中央”的渗透与渲染中,成为中国水彩画坛“承先启后的中坚力量”。
  黄铁山1939年生于湖南洞口县,十五岁起,他便与水彩画结缘。
  从大地汲取灵感和营养,以稚子般的好奇心与“生疏感”去追寻对自然的新鲜感受,是黄铁山具有个人特征的重要创作路径。几十年来,他四处追寻,江华林区、湘西山寨、青藏高原、沂蒙老区、非洲旷野……创作了近千幅水彩小品。
  写生,不仅培养了眼力的锐敏与细腻,更重要的是自然的气息滋润了诗心,画家永葆对大地不倦的新鲜之感与崇敬之心。感人的美景便由此生成。
  《金色伴晚秋》是黄铁山八十年代初的现实题材力作。
  作品描绘一山区农妇沉醉于金秋收获喜悦的图景,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农村改革巨大变化的历程。而源于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对人物外形与内心的准确把握,更表达出一种创作上的觉醒。
  《西藏组画》是黄铁山与以往写生式的小情小景的分水岭。作品铺陈出一种凝重与雄浑,这是以往水彩不敢企望也难以企及的境界。高原天遥地阔的厚重与瞬息突变的神秘,震撼着画家的心灵。人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催生出更有力度与重量的作品。《朝山》、《藏春日当午》,选择逆光的效果,使高原的神石与民居在日光照耀下产生反差强烈的光影变化;《暮归》中牧民以稳健的步履迎接由远而近的乌云与风暴的沉着,衬托出人的信念与尊严,给人以激情和思索。
  稍后的《沂蒙山组画》则把风景画提升到新的境界。在《沂蒙初冬》里,他发现了冬天田野的盎然春意;《沂蒙白杨》以象征的手法讴歌了北方农民的挺拔坚强的气概;《沂蒙山居》则流溢出与父老乡亲忧乐与共的真挚情怀。
  ↓圣彼得堡俄罗斯组画之一(水彩画) 黄铁山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