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天路”上一面不倒的旗——写在江主席为青藏兵站部题词10周年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05
第1版(要闻)
专栏:

  “天路”上一面不倒的旗
  ——写在江主席为青藏兵站部题词10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 张东波 徐兆荣 新华社通讯员 唐向东
  有人说,“青藏线”是挂在天上的路。近半个世纪以来,托起这条“天路”的是总后青藏兵站部的10万余官兵。
  1990年7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这支英雄部队“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荣誉称号,并为他们亲笔题词:“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
  10年来,“三个特别”精神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漫漫2000公里“天路”上,激励着高原官兵去创造新的辉煌!
  “绝不能让旗帜倒在我们手上”
  1998年6月初,总后青藏兵站部某汽车团全团上下层层召开会议,内容只有一个:“揭短亮丑”!
  起初,有的新战士以为团里出了什么问题。其实,恰恰相反——首都北京传来喜讯: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王克和总后勤部政委周坤仁刚刚签署命令,为这个团记集体二等功。
  这支组建于解放战争东北战场的部队,是一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团队建设史上赫然记载着官兵们书写的3次辉煌:在朝鲜战场上,他们创造了38个月无损车的战场奇迹,被誉为“炸不断、打不垮的钢铁运输线”;1983年10月至1993年5月,创造了全勤汽车团连续9年零7个月无责任亡人、安全行车9700万车公里的优异成绩,被誉为“青藏线上的钢铁巨龙”;此次,他们又创造了连续7年无亡人事故、安全行车7800万余车公里的好成绩……
  然而,接到来自北京总部的立功喜报,他们首先召开的不是庆功会,而是“翻箱倒柜找问题”,在荣誉面前“寻求新的起点”。
  并非是一个团,辖有十几个团队的整个青藏兵站部都是这样做的。兵站部官兵始终把荣誉和褒奖视为激励和鞭策。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0年来,兵站部党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每年至少进行3次防骄破满、揭短亮丑活动。
  兵站部政治委员文义民说:“兵站部的荣誉是几十年来10万余官兵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十分珍惜。绝不能让这面大旗倒在我们手上!”
  7月17日这天上午,数百名兵站部官兵来到格尔木西郊的烈士陵园。置身为建设和护卫青藏线献身的数百名烈士墓群之中,每一位官兵都经历着一次心灵的洗礼和震撼。每年新兵入伍、新学员分到部队以及重要日子,他们都要组织官兵瞻仰烈士墓,到先辈支起第一顶帐篷、栽下第一棵树的格尔木“将军楼”、“望柳庄”等教育基地话传统,使官兵一到青藏线就受到“三个特别”精神的熏陶,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盛开在“天路”上的思想政治之花,结出了部队全面建设的丰硕之果。10年来,官兵们在翻越10多座冰峰雪岭、穿越108条河流的2000公里青藏线上,连年超额完成军委总部赋予的进藏物资、油料和通信讯息的输送任务,共运送各种物资125万吨,输送各种油料128万吨,为祖国西南边陲的社会发展和国防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忍耐不等于苦熬,艰苦更需创造”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大气中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被人们称之为“地球第三极”、“生命禁区”。
  然而,在青藏线沿线各兵站却是另一番景象:一间间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里,各种蔬菜长势正旺,一派生机……
  如果说,兵站部官兵用生命和鲜血托起的“三条线”(公路线、输油管线、通信线),是他们在“世界屋脊”创造的奇迹,那么,他们让绿色植根于“生命禁区”,把荒凉的军营装扮成生机盎然的绿色家园,则是他们献给祖国乃至人类的珍贵礼物。
  在兵站部展览室里,一幅巨照引起记者的关注。照片上是一位上将正亲切地与一名战士拥抱在一起。那是在海拔4700多米的昆仑山泵站,来这里检查工作的将军见到一位因高原反应脸色黑红、嘴唇青紫、手指变形的战士时,立时疾步上前,与战士拥抱在一起。那一刻,将军落泪了。他说:“我们的战士太苦了。”
  将军的泪水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官兵,也滴在了每一位兵站部决策者的心上,促使他们进行着深刻的反思。“三个特别”精神是几代高原官兵在不断发展中形成的,在新的形势下,同样要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忍耐不等于苦熬,艰苦更需创造”。于是,从1990年起,他们从营房建设入手,相继在全线成功实施了“温暖工程”、“菜篮子工程”、“绿化工程”等。
  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泵站,记者走进写有“屋脊温室”字样的玻璃温室。室外穿着棉大衣还冻得瑟瑟发抖,这里却暖意融融、春风扑面,一个绿色的世界展现在眼前:韭菜、小葱、芹菜、茄子等10多种蔬菜青翠欲滴,黄瓜叶蔓上还开出一朵朵小黄花……官兵们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是官兵们挖开冻土,搬走沙石,从百里之外运来黄土和牛羊粪,硬是在永冻层上建起了这“绿色景观”。如今,在整个青藏线上,像这样的温室已建起200多座。他们还在戈壁滩上建起生产油菜、禽蛋、鲜鱼等5个副食品基地。过去战士们因吃不到新鲜蔬菜导致维生素缺乏,如今他们早已结束了成天吃脱水干菜的历史,自产肉蛋吃不完,蔬菜自给率达到70%。
  在雪域高原的青藏线上,这每一片绿荫中都凝聚了高原官兵们辛勤的汗水,蕴含着官兵们对祖国的热爱。近10年来,兵站部官兵共植树12万余株,种植草坪1.2万余平方米,使营区绿化覆盖率达25%,把“全军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绿化红旗单位”的奖旗插上了高原。
  永远的高原精神
  1998年春节前夕,西藏那曲地区遭受特大雪灾。灾情牵动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兵站部接到总部向灾区运送国务院救灾物资的紧急命令。
  军令如山。正准备过年的官兵们立即紧急行动起来。大年三十,数百名官兵连夜突击装车。正月初一,110多台大吨位运输车辆满载着千余吨救灾物资向那曲疾驶。
  大雪狂舞,天寒地冻,1米厚的积雪使车队一再受阻。战士们跳下汽车,用脸盆、铁锹铲雪开道。不少战士的脚冻僵了,手冻坏了,没有一人叫苦退缩……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再难也要尽早把救灾物资送到灾区人民手中,让党中央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
  近些年来,尽管官兵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恶劣气候没有改变。10年间,官兵们在执行任务中遇到的雪崩、塌方、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达200多次,每一次官兵们都是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战胜困难,圆满完成军委总部赋予的任务。
  据有关部门调查,因高寒缺氧,兵站部官兵高原病发病率达99.7%,机体器官功能改变率为100%。近10年中,兵站部仅团职干部就有17人因长期工作生活在高原,患上了各种高原病,英年早逝。
  如同昆仑山上的每一块岩山注定要刻下高原的痕迹,每一位高原官兵早已成为“三个特别”精神的化身! (新华社拉萨8月4日电)(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