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从全套引进到自主开发——河南安彩集团技术创新求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07
第1版(要闻)
专栏:国企攻坚决战决胜

  从全套引进到自主开发
  ——河南安彩集团技术创新求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李杰 戴鹏 中国青年报记者 王方杰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如同果树嫁接,取之旧根,嫁以新枝,最终结出味美甘甜之果。这也是我们民族工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之一。河南安彩集团从全套引进到自主开发的历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十年创业 业绩骄人
  经过10年的消化吸收,研发创新,河南安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成长为一棵民族工业的参天大树,进入了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这是一组不断演变,令人振奋的数字:
  1988年,安彩一期工程破土动工,1991年投产。国外技术总承包,全套设备从日本引进。投资10.4亿元,生产14、18和21英寸玻壳400万套,工期33个月;1995年,第二期工程。技术自我总承包。投资13.8亿元,比全套引进节省15亿元,生产25英寸玻壳480万套,工期13个月;1997年,第三期工程。完全自主开发。投资5.8亿元,生产29英寸玻壳250万套,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大屏幕彩色玻壳的历史。比全套引进节省9亿元,工期13个月;2000年,第四期工程。完全自主开发。投资12亿元,生产34英寸玻壳200万套,比全套引进节省资金一半以上。明年3月建成后,我国将拥有第一条完全自主开发的特大屏幕和纯平屏幕彩色玻壳生产线。
  10年来,安彩集团累计生产玻壳5000多万套,实现利税20.8亿元,形成还贷能力37亿元,总资产达到65亿元,国有资产增值率连续3年达到303%。1999年,人均销售收入82万元,利税18万元,创出了同行业骄人的业绩。
  今年前5个月,在没有增加投入,没有提价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4.8%,利税超过4.03亿元,同比增长174.9%,利润达到2.83亿元,同比增长236%。如今的安彩集团,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技术装备最先进的彩色显像管玻壳生产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排名第四位,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与人一争高低的强大实力。
  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
  彩电玻壳看起来简单,实际上生产工艺极其复杂,操作可变性大,质量要求异常精确,其屏内面16个点的控制精密度要求达到0.15毫米,屏表面的粗糙度不得超过1微米(即普通头发丝的1/7)。目前,这种高、精、尖的生产技术,仅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所垄断。
  1991年,安彩全套引进国外技术设备的一期工程投产。当时国家没给投资,没有拨付流动资金,安彩集团顶着2.2亿美元贷款的巨大压力,迫切希望投产后产销两旺,好偿还贷款。然而,安彩在投产初期就陷入了困境,员工们看到的不是滚滚而来的效益,而是产品积压的情景:厂内仓库、厂区、广场、甚至马路边上都堆放着因质量问题而卖不出去的产品。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输出技术的日本某公司,不仅在输出技术设备时留了后手,而且在输出技术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中,也有意无意地设置了一些“暗钉子”。
  安彩集团强烈意识到,单靠引进,不能自主开发,民族工业就会受制于人。处在关键时刻的安彩人下决心抛开“洋”人,走自力更生、消化、吸收、开发、创新之路,开始了不断的技术创新与赶超。
  被外国专家称为玻壳“黑匣子”的“池炉”,是熔化储存玻璃溶液的关键设备。由于炉内情况无法直观,只能凭操作工的感觉和对下线毛坯的判断来掌握,质量很难控制,屏壳不良率一度高达20%—40%。他们借助清华大学和自己的科研力量联合攻关,很快开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玻璃池炉数字控制模型”,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可以精确地“观察”炉内情况,使配料、炉温、压力、液面高度和液体流向等重要参数时刻保持最佳组合,把玻璃不良率降低到6%—8%的范围内,比国际先进水平的15%还低。
  模具是彩色玻壳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易损难造。进口一套100万美元,而且一等就是几个月。冲压玻壳内槽的“平凸模”最为关键。由于在冲压时一次成型,不再打磨加工,因此要求精度极高。花钱买来的制造技术竟是靠手工研磨,再有经验和责任心的磨工,也难以使数百个点上的误差值小于0.2毫米。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安玻人对设计软件进行了大胆改进和创新,用先进的高速数控铣床代替了原来的人工研磨,使过去几个人干几个星期的活儿由一个人干几小时就可完成,误差精度由0.2毫米降为0.03毫米,制造成本也大大降低,完全摆脱了对外国公司的依赖,形成了属于安玻独有的模具开发和制造的核心技术。
  技术上的消化和创新使安玻初尝甜果,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他们加大科技投入,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拿出5%—8%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把推进技术进步,研发创新,攻占世界技术制高点作为公司快速发展的战略方针。同时,为配合这一战略的实施,安彩集团外引科技人才,招贤纳士,对内强化职工专业化培训,提高技术素质。现在,2800名员工中,已有62%达到了大专以上学历水平,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技术水准而言,经过不断创新,如今的安彩已对玻壳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进行了全面改造,先后完成技改项目1400多个,研制新设备126套,解决工艺难点364项,填补国内空白29项,其中封锥接面不机械倒角和封接面不抛光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品种从引进时的3个变成了6大系列42个品种,成为国内同行业唯一具备自主开发新产品的企业,完全具备了靠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进行技术总承包,对外出口制造技术和成套设备的实力。
  创新是全方位的
  “要把安彩的成功完全归结于技术创新,是不全面的。因为任何一个点上的突破都难以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李庭林是筹建时就进厂的车间主任,他的话印证了我们采访中的一个突出感受:在安彩,创新是全方位的。也正是全方位创新的强大动力推动了安彩的快速发展。“消化吸收视同科研,创新视同发明”,“以能力代替学历,以实绩工资代替档案工资”,始终提倡以创新、创效论英雄。在这里,低学历的因为某项技术创新而加薪重奖,高学历的因实绩平庸而降薪下岗,无学历的青工因摸索出一组最佳参数组合而被保送大学深造……总之,不论任何人,只要有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创新和发明,就必定会受到厂里的厚待。10年来,这个机制已激励了一茬又一茬安彩人在技术上创新,使企业在掌握核心技术,跻身国际技术前沿的同时,形成了安彩集团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大胆进行数字化管理探索,是安彩集团全方位创新的又一个特点。过去玻璃不良率高,效益不好,管理水平低下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他们与国内外一些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手,先后研制出模具、溶解、后加工等关键工艺的数字模型,生产全过程实现了对各种工艺数据动态分析,先进的数字管理代替了原来的模拟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激活“人”这个生产力要素中最关键的因素,在管理上安彩集团也引入了数字管理模式。他们开发出专门软件,把每个员工的个人基本情况,岗位重要程度,技术难度,劳动纪律,产量质量考核标准等输入计算机,按照岗位结构工资制的要求换算出一个不定的“点”,达到一岗一薪,岗变薪变,多劳多得,公正公平,调动了员工的劳动热情。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产品,过去一天出9000枚玻壳,如今可以生产12000枚,一套模具可比过去延长近1倍的寿命。
  市场观念的创新,把安彩带入了一个膨胀式发展和资本运营的全新境地。安彩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留恩从中国加入WTO后的国内外彩电市场的瞻望中意识到,安彩必须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开拓更大的市场。于是,安彩集团依据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经济实力,先拿出自己最“厚实”的一块,于1998年组建安彩高科技股份公司,把上市后融到的12亿元用于超大屏幕的开发。今年初,他们又兼并了生产玻壳的成都红光电子管厂、天津津京玻壳公司和新乡美乐电子集团,使安彩成为拥有3个全资子公司、7个控股子公司、2个参股公司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具备了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永不知足,不断创新,使昨日的安彩异彩初现,也会使明日的安彩更加辉煌。就在记者采访时,安彩集团又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李留恩说:“创新之于企业,就如营养、水分和氧气之于生命,安彩这样的民族工业之树要想常青常绿,唯有在技术上创新再创新。”
  压题照片:安彩集团三期工程引进的国际先进水平的彩色玻壳生产线。新华社记者 赵鹏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