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一九九八年,松花江遭遇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当年沿岸军民奋勇抗洪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今夏却又传来惊人消息:松花江主江道出现有史以来的首次断流。这强烈的对比,迫使人们思考——松花江为何出现断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07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一九九八年,松花江遭遇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当年沿岸军民奋勇抗洪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今夏却又传来惊人消息:松花江主江道出现有史以来的首次断流。这强烈的对比,迫使人们思考——
  松花江为何出现断流
  本报记者 董伟
  今年入夏以来,黑龙江省的主要报纸每天都报出不断下降的松花江水位数据。终于,松花江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幕:6月19日,松花江肇源段主江道出现断流;6月20日,松花江流域的航运全部停航。虽然,到7月份松花江主航道又复通航,但毕竟松花江的水文史出现了历史性转折;松花江流域的人们也被迫面对古人不曾遇到的难题。
  土地缺水,人也缺水,紧靠松花江也会没有水喝。哈尔滨人终于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
  据联合国环境署公布的数据,目前全世界因水而背井离乡的人数已经超过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人数。他们还预测,到2025年,地球上因水而被迫迁徙的人数将达到1亿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是水。”
  紧靠着日夜奔涌的松花江,哈尔滨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水的危机能降临到他们头上。6月19日,哈尔滨上游的松花江肇源段出现断流,随即,哈尔滨江段就突破历史最低水位。23日,哈尔滨市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的通知》,号召全市居民共同迎战最低水位。《通知》中规定:临时关闭市区内截留居民生活用水的洗浴业用水;停止洗车业用水;限制大型洗浴中心和游泳场(馆)用水;对影响居民生活用水的生产企业实行限时、限量供水。这时,哈尔滨市已有30万人吃水难。
  7月19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降至111.36米才停止下降,稳定3天后开始缓慢回升。这期间,哈尔滨市居民最多时有50万人吃水困难;因干旱死亡的树木达到4000余棵;因干旱枯黄的草坪达到5.6万平方米。因为江水太瘦,4艘60年前的沉船露出江面。农业方面,仅哈尔滨市,受灾的旱田和水田就近1300万亩。
  松花江,母亲河,天天歌颂你,辈辈人靠你养育,可是,今天才发现,我们对你关注太少
  1998年春夏间,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曾出现历史最低点:111.62米。可是,随后而来的超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冲掉了人们关于枯水的记忆,只留下江水漫过江堤的恐惧。
  今年,松花江水位不断创出新低,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都出现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全面考察身边这条大江。
  据水文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松花江哈尔滨段活水期水位的第一个最低点出现在1959年,水位为112.40米,而后又出现3个最低点。数据表明,第一个最低点与第二个最低点相隔34年,第二个最低点与第三个最低点相隔5年,第三个最低点与第四个最低点相隔只有2年。水位下降速度之快,令人触目惊心。照此速度,如果再有40年,松花江会不会像黄河一样晾起河床?
  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人们有多少的研究和认识呢?黑龙江日报的记者在调查中遗憾地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省内没有一份这样的研究报告。人们不知道松花江流域的降雨是不是发生了规律上的变化;不知道照着现在的速度,在未来的50年内,流域内的人和水的供需关系会是怎样;甚至没有人能拿出科研数据解释清楚松花江上游的植被破坏程度,以及与枯水的关系。在江水的管理体制上,黑龙江日报的记者说得更形象:气象部门只关心大环境的气象变化,水利部门的心思更多地花在怎样制服洪魔,林业专家自己在呼吁着植被的保护,只有水文部门关注着江水的不断下降,城市的供水部门心生疑惑———这江水怎么越来越少?
  松花江是一条汛季、枯季分明的大江,全年水量的70%—80%来自6—9月份的汛期,而且主要靠雨水补给。作为松花江发源地的大兴安岭林区和长白山林区,森林资源危机已经喊了10多年,造水和蓄水功能都大大减弱;流域两侧的许多湿地,都被开垦成农田,也失去了蓄水的能力。所以,必然造成雨水多时洪水滔天,雨水少时渴人渴地。面对大自然亮出的黄牌,流域内的人们想到自己也想到了子孙后代。
  和你相依,和你共存,面对今年的警告,松花江流域的人们更多地想到了子孙后代
  在大的环境背景不可能立刻改变的前提下,人们首先想到了节水。
  城市用水受到限制。目前,哈尔滨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8和全国平均水平的1/2,今年的枯水期又加剧了这一状况。所以,哈尔滨市政府及时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的通知》。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哈尔滨市现行的915公里输配水管线中,有140公里是日伪时期修建的,由于“跑、冒、滴、漏”造成的管网漏失率最高达25%;另外,由房屋开发商所管辖的1000多公里入户管及高低位水箱,也由于管理和维修原因存在严重“跑、冒、滴、漏”现象。对这些问题的纠正,已排上了日程。
  农业用水受到关注。松花江流域4000万人口生产生活一年的用水总量是350亿吨以上,占松花江径流量的50%还多,其中农业用水达七成以上。在黑龙江省,农业基本上延续着传统的灌溉方式,1.4亿亩农田中,节水灌溉的面积只有300多万亩。另外,由于前些年单纯追求产量和市场上大米价格的上扬,黑龙江省水田面积大幅度增加,最多时超过4000万亩。这些无疑都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今年的旱情增强了干部群众节水的意识,有的地方已提出把水田改回旱田,大面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更摆在了黑龙江干部群众面前。
  有的学者提出要挖一条运河,在湿地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有效地保留水资源;有的人想到了种树,尽快改善流域内的自然环境;有的人甚至提出,是否不要这样堵水,试着放出一部分江水,恢复一些湿地,还可以补充一下地下水……
  有人提醒,东北有句农谚:“春天晾河底,秋天上房脊”,也许,与1998年相似,也许,与松花江的历史相似,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往往出现在同一年。对大旱之后可能出现的大洪水,哈尔滨人和松花江流域的人们正严阵以待。
  下图:位于松嫩平原的吉林省乾安县良子村村民张文臣正准备补种第二茬庄稼,力争将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
  新华社记者 迟海峰 摄
  干涸见底的松花江。 于泓 摄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