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从佩雷斯落选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09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从佩雷斯落选说起
岳麓士
上月底,以色列议会举行总统选举,右翼反对党利库德集团推举的候选人摩西·卡察夫击败执政联盟“只有一个以色列”推举的候选人希蒙·佩雷斯,当选以色列第八任总统。
  在以色列,总统象征国家统一,其职责主要是礼仪性的。因此,历届总统虽无实权,却都是德高望重之士。这次资历较浅的卡察夫之所以能够战胜声名显赫的佩雷斯,原因据说主要有两个:一是新近退出联合政府的3个政党反对巴拉克总理在推进以巴和谈中向巴方让步,因此在总统选举问题上也与政府有意作对;二是佩雷斯享有“中东和平的设计师”之称,其个人地位和国际影响在以国内无人匹敌,他一旦当选总统,只会加强和平阵营的力量,自然为右翼党派所不容。
  长期以来,人们根据以色列政坛上一些头面人物对待以阿争端的立场,将他们分为强硬的“鹰”派与温和的“鸽”派。在现阶段,“鸽”派接受以“土地换和平”原则,同意全部归还或部分归还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支持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巴勒斯坦国,以此来换取阿拉伯国家的和解与外交承认,最终实现中东和平;“鹰”派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只允许巴勒斯坦人实行“有限自治”,主张在不归还阿拉伯领土的前提下先同阿拉伯国家缔结和约。
  显然,佩雷斯属于“鸽”派,但他并非与生俱来就是“鸽子”。少年得志的佩雷斯加入过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劳动青年”和犹太人秘密军事组织“哈加纳”。1946年,他出席在瑞士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世界犹太复国者大会,并成为“以色列之父”———本·古里安的忠实追随者。立国后,佩雷斯长期在国防部供职,致力于武器采购和军工发展。1956年,以色列打赢第二次中东战争,本·古里安把胜利归功于两个人:指挥作战的独眼将军达扬和负责提供优良军备的佩雷斯。
  参加过建国斗争,为以政权、国防和经济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佩雷斯,在经历了以阿长期对抗之后,逐渐认识到战争解决不了以阿冲突。以色列虽然实力相对强大,但国土狭小,资源有限,不能无限期地生活在由强权所带来的“恐怖和平”之中。因此,他由“武装保卫以色列”的鼓吹者变成了阿以和谈的推动者。早在1970年,佩雷斯在《大卫王的投石器》一书中就提出:为使以色列长久生存下去,这个国家必须设法同阿拉伯各国达成政治谅解和进行合作。遗憾的是,那时他对未来中东形势的看法,被人当成了毫无意义的呓语和不着边际的玄想。20多年后,佩雷斯为促使以巴达成奥斯陆协议做出了巨大努力。1994年,他与拉宾、阿拉法特一起荣膺诺贝尔和平奖。面对鲜花和祝贺,佩雷斯平静地说:“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来说,现在除了和平,别无选择。”
  现年77岁的佩雷斯在宦海沉浮50余载,先后任过多种要职。他虽曾三次执掌相印,前后长达3年零两个月,但都不是通过选举登上权力巅峰的,而是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安排。佩雷斯至今参加了5次大选和一次总统选举,均功亏一篑,其中最近两次拼搏是在和平努力受挫、以色列社会倾向“右翼化”的背景下败北的。然而,作为一位“勇敢的和平者”,佩雷斯的名字将与中东和平进程一起被载入史册。这也许比赢得一两次选举更重要和更富有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