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扶优治劣 引导消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18
第1版(要闻)
专栏:

  扶优治劣 引导消费
  本报评论员
  春节将至,又是广大消费者大量采购的时候。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哪些是合格品,哪些存在质量问题,选购时该注意些什么,消费者迫切想知道。本报从今天起将在每周二开设“不合格产品曝光台”专栏,定期公布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有所加强,涌现出了一批名牌产品。但也应看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近几年国家监督抽查的合格率始终在80%多,一些中小企业产品质量低劣的问题相当普遍,假冒伪劣产品直接造成国家财产重大损失、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山西文水的假酒案、江西赣南两个县发生的有毒猪油案、重庆綦江彩虹桥坍塌案等大案,虽然后来得到了严肃处理,但其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恶劣影响却不可挽回。此外,产品质量低劣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意愿,成为目前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监督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为把全国广大企业的产品质量置于国家的经常监督之下,我国从1985年第三季度起,开始实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制度。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用户、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在事先不通知被抽查企业的情况下,到生产、流通领域或用户中随机取样,客观反映产品质量的实际状况。这一制度实行十多年来,已成为我国政府对全国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规范市场、扶优治劣、引导消费、服务企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监督抽查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通过监督抽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监督抽查本身虽然对企业已经具有督促、提醒的作用,但还要建立起相应的公告制度、整改制度、通报制度等,向全社会公布监督抽查结果,对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不合格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不合格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的不合格产品、拒绝政府依法监督抽查的企业乃至企业领导人予以曝光,让全社会都知晓,都来监督。这时就特别需要借助新闻媒体等各种舆论的力量。
  谁好谁差,公开亮相,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好的企业会被更多的消费者更直接、迅速地认可,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马上会被消费者和用户冷落。这样,将促使企业重视产品质量。
  国家的监督、用户的选择,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质量监督与舆论监督结合,将会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和用户权益,形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推动我国产品质量再上新台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