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踏平坎坷是大道——国内首起制贩第五套人民币假币胶片案侦破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09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大要案写真

  踏平坎坷是大道
  ——国内首起制贩第五套人民币假币胶片案侦破记
  本报记者 武侠
  1999年12月,安徽省临泉县公安局北关派出所破了一起假币案:邻省河南沈丘县的农民李全义来卖假币,被当场抓获,缴获假币面值4.8万元。
  派出所民警们没有想到,就是这起不大不小的案子,引起了县、市、省公安机关直至公安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带出了第五套人民币发行以来,全国第一起制作第五套人民币假币胶片案。各级、各地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几经周折,历时半年,终使全案告破。
  拔出萝卜带出泥
  1999年12月6日,贩卖假币的河南省农民李全义在审讯中交代了一个事实:广东四会市人叶勇有人民币假币胶片。
  原来,为了制作假身份证,李全义曾经付给叶勇1万元现金,没想到假身份证没做出来,叶勇却把1万元花光了。李全义为此追到广州,双方达成协议:叶勇为李全义制作第五套100元人民币胶片,用以抵债。1999年10月底,叶勇依约把一套共14张百元人民币假币胶片交给了李全义,李全义把胶片带回河南省沈丘县,交给同伙,伺机印刷。
  李全义的交代引起了公安机关的警觉。河南省沈丘县的印刷业远近闻名,形形色色的非法小印刷点混迹其中,相当混乱。如果假人民币胶片流入社会,后果不堪设想。与此同时,一个重要人物——广东四会市人叶勇浮出水面,成为案件进一步深入的关键。
  审讯第二天,安徽省临泉县公安局经济侦查大队,根据线索火速赶往河南省驻马店市,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大力配合下,顺利抓获重要犯罪嫌疑人叶勇。紧接着,皖豫两地警方密切协作,经过大量工作,部分涉案人员主动投案,14张百元面值假人民币胶片全部追回,消除了一大社会隐患。
  拨除迷雾
  一般情况下,此案可以算是圆满告破了。可参战民警们决心深挖线索,追根求源,与犯罪嫌疑人叶勇展开了斗智斗勇的较量。
  叶勇,35岁,大专毕业,从事美术设计和印刷业,本人与家庭成员曾在司法部门从事管教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反侦查经验。为了逃避罪责,叶勇避重就轻,谎称假币胶片是用400元买来的,并虚报了两家制作胶片的电脑公司。
  果真如此的话,叶勇也就是个贩卖胶片的罪名。可民警们在审讯中感觉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安徽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决心全力侦破,一查到底。此时,公安部领导也作了重要批示:“继续加强侦查工作……追根求源。”上下同心,专案组成员信心倍增。
  今年3月,专案组南下广州,在广东省公安机关的全力配合下,经过艰苦的排查,终于摸清了叶勇在广州的住所,搜出4盘可疑光盘和一台苹果牌电脑。紧接着,专案组北上首都,向有关专家进行技术咨询,证实了所缴获光盘和胶片的内容、制作过程以及技术设备的品牌、类型,为下一步侦查工作的深入打下了基础。
  4月26日,经过精心准备,具有丰富审讯经验的临泉县公安局副局长高杰亲自对叶勇进行突审,经过整整一天的较量,在大量的事实证据面前,叶勇的心理防线终于彻底崩溃,详细交代了伙同“阿添”在广州制作假币胶片的过程。
  “阿添”在哪里
  阿添是此案中另一关键人物。扫描、排版、出片,到处都有阿添的身影。可叶勇交代只知道阿添的全名叫“梁×添”。在全广州市找一个叫“梁×添”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专案组民警没有气馁,5月25日,他们带着有限的经费,二下广州。他们住在简陋的地下旅馆,有时一天只吃两顿盒饭;他们揣着可疑人物的名单,顶着南国的烈日,沿着街道,一家一家寻找;他们与知情人巧妙周旋,他们面对威胁恫吓,毫不退缩。20多天过去了,不知经过了多少次的希望和失望,民警们用“再坚持一下就会成功”的信念互相支持。
  2000年6月1日一早,专案组找到广州市矿泉街一居民楼下,配合行动的当地民警拨通了一个电话,用粤语问:“阿添在吗?”回答:“阿添在卫生间。”此时,专案组民警无法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
  6月16日,专案组历尽艰难,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凯旋归来。7月5日,涉嫌此案的7名犯罪嫌疑人被临泉县检察院批准逮捕。至此,国内首例制作第五套人民币假币胶片,企图大量印制假币的重大案件全案告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